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51张,另有教案。

  时间的脚印
  习惯成就未来——语文习惯:听说读写
  思维习惯:文章写的是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的?
  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无处不在,与每个人密切相关,但它看不到、触不着。
  还有什么可以记录时间的更替?
  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
  学习目标
  重点:1.了解岩石记录时间(历史)的相关知识,掌握本文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
  2.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难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陶世龙(1929—),四川安岳县人,我国著名科普作家。
  代表作品有《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火山和地震》《多变的地球》等科普读物。
  踪迹(    )    腐蚀(    )    浑浊(    )
  山麓(    )    粗糙(    )    龟裂(    ) 帷幕(    )    刨刮(    )    沟壑(    ) 楔形(    )  钟鼎文(    )    海枯石烂(   )
  腐蚀:①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②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本文用①义项)
  浑浊:(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海枯石烂:海水枯干,石头粉粹。现多用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但本文是原意。
  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胶结: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
  钟鼎文:古代铜器上铸的或刻的文字,通常专指殷周秦汉铜器的文字。
  甲骨文: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内容多是殷人占卜的记录,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下来的。
  楔形文字:公元前三千多年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马连人创造的文字,笔划像楔子,古代巴比伦人、亚述人、波斯人等都曾使用这种文字。
  找朋友:这些小标题可以归纳一些段落的内容,请给它们找出相应段落作为朋友。
  (1~5):时间漫谈;(6~21):“石头的毁灭与新生”;(22~29)“石头上的故事”;(30~31):“读懂记录,造福人类”
  第一部分(1~5)由人类记录时间踪迹的方式联想到大自然记录时间的方式,进而提出“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疑问,引人思索和探寻。
  第二部分(6~21)从“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一规律入手,详尽说明岩石“烂”与“生成”的变迁,旨在说明岩石层与层之间的顺序记录了时间的踪迹。
  第三部分(22~29)说明岩石为我们记录下的历史痕迹。
  第四部分(30-31)启发人们探索自然奥秘,说明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
  快速通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并作简要分析。
  5、7、18、22、24、27
  1. 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呢?(5)承上启下,由人类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方式的探寻。
  2. 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7)
  开启下文,说明岩石“毁灭”的过程。
  3. 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18)
  总括上文,总结了岩石“毁灭”之后再度“新生”的过程。
  4. 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22)
  承上,收住有关岩石自身解体与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