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80字。
必修上册第六单元《读书:目的和前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黑塞、王佐良及其作品,了解他们读书的经历和感受。
2、了解随笔的相关知识,体会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格,品味文中哲理性语。
3、学习获得教养的途径,阅读经典著作,感受经典的力量,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随笔的相关知识,体会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格,品味文中哲理性语句。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文章运用的表现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诵读文章,描述作者对读书场景的描写,感受书籍给人带来的审美感受。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求学之道,阅读经典著作,感受经典的力量,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
重点:1、了解读书的目的和前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理清思路,了解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掌握文章严谨的逻辑顺序。
难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了解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掌握文章严谨的逻辑顺序。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几个词语分别是什么含义吗?
教养、涵养、素养、修养
教养: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
涵养:是指滋润养育;培养。大多指在修身养性方面而言,也指道德、学问等方面的修养。
素养:所谓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道德修养。
修养:培养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求取学识品德之充实完美。
怎样获得教养呢?
二、写作背景
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使得黑塞深深地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两个方面来探索人性,通过读书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在文中作者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三、作者介绍
赫尔曼黑塞,出生在德国,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时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
四、题目解说
作者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五、层次结构
文章分为三部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