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210字。

  《登高》精品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目标:
  1.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2.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等手法的运用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
  教学方法:朗读法、品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春天,人们喜欢到野外去踏春,去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勃勃。而在秋高气爽的秋天,人们登高望远,饮酒作赋。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诗圣”杜甫一首关于“登高”的诗,诗的题目就是《登高》。
  二、诗人生平和背景介绍
  我们常说要“知人论世”,因此在感受杜甫的诗歌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杜甫的生平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一)、杜甫生平
  杜甫是唐王朝由兴到衰的见证者。
  1.年轻的时候,曾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2.曾有“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10年忍辱和辛酸的经历
  3.曾有举家吃草度日,幼儿因饿而夭折的大悲痛
  4.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就是“安史之乱”,并因之流亡了四年
  5.曾有被叛军扣留9个月受尽侮辱的经历
  曾有从叛军营里逃出,由于直谏而被贬的经历
  6.晚年,杜甫在成都凭借很难遮风挡雨的一草堂安居,漂泊他乡11年,生活只能靠朋友的救济
  7.58岁时,客死舟中,一生坎坷
  (二)背景
  写这首诗的时候,杜甫55岁,这年秋天,诗人来到夔州的一座山上,登高望远,面对苍茫的秋景和滚滚的长江,想到自己的人生遭遇,不禁感慨万千,诗人抑制不住内心的诗意,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
  三、朗读
  1.听教者朗读
  2.自由朗读
  3.个别学生朗读
  4.听录音朗读
  5.集体朗读
  四、赏析
  在听录音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同学已经被这首诗深深地打动了。我想这不仅是因为别人朗读的好,还因为这首诗写得好。
  其实后人对这首诗的评价很高,明代胡应麟曾评此诗“古今七律第一”!现在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这首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