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560字。

  《故都的秋》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目标:
  1、语言是情感的载体,品味文章隽永生动、深沉绵密的语言;以读带赏,尝试
  创作。
  2、品读写景的文字,了解散文对秋景的独特感悟;引导学生在赏景中感悟生命
  中丰富的美。
  授课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1、利用阅读课自读课文,并完成导学案。
  2、学情分析:收集调查问卷,对学生反馈进行整理分析。
  问题设置:学习这样的写景抒情散文,你有什么样的方法?
  问卷分析:学生存在阅读方法上的不足。
  教学过程:
  导入: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一文结尾写道:“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为何会对北方故都的秋天产生如此深挚的情感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文本,解读作家为何愿意折去生命的三分之二,来留住北国的秋天。
  一、检查自读,整体感知。
  ①作者笔下故都的秋有什么特点?
  明确:清、静、悲凉
  ②这种清、静、悲凉的秋味,作者是通过几幅画面来表现的?
  明确:挑选了若干景物,通过五幅画面来表现秋味。
  二、缘景明情品秋味
  活动一,看“小院秋晨”图,品秋味。
  步骤:
  ①以读品秋味。
  ②你觉得“秋味”都是从哪些描写中体现出来的呢?
  ③如果作者是在“皇城人海”之中呢?
  问题设计:
  ①为什么要在“破屋”?
  ②为什么要是“早晨”?
  ③为什么要是“冷色”?
  ④为什么称为“飞声”?
  ⑤为何要写“秋草”?
  明确:(1)对意象的选择。
  选择意象:牵牛花、鸽哨、青天、日光、破壁腰、破屋、秋草
  (2)对色调的把握。(视觉)
  冷色调--雅淡            暖色调--俗艳          “清”
  (3)对声音的描写。(听觉)
  以声衬静(“静”)
  (4)对环境的刻画。
  ①作者租的是一椽破屋,在院子里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蓝朵,感受秋意。破屋和破壁通常会给人一种落寞荒凉之感,这种落寞和荒凉往往会让人产生“悲凉”之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