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840字。

  《促织》导学案  (学生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家及作品相关文学常识,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归纳文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梳理情节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寄托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学习重点
  1.整理归纳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
  2.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把握作品主题。
  学法指导:《促织》是一篇小说,学的时候注意划分结构,梳理情节内容。本文涉及的文言知识较多,认真积累。
  第一课时 文言知识积累
  一.学习目标:积累文言知识
  二.资料助读:
  课文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简称《聊斋》。
  蒲松龄,山东淄州(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挤不进官场。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基本完成,以后不断有所修改和增补,直到死前为止。这部作品,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
  《聊斋》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书中极大部分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正如该书自序所说:“集腋成裘,忘续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是悲矣。”
  《促织》是《聊斋》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辣讽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三、我的疑问
  探究一:通假字
  1.昂其直/而高其直(     ) 2.而翁归(   ) 3.手裁举(    )
  4.虫跃去尺有咫(    ) 5.翼日进宰(     ) 6.牛羊蹄躈各千计(   )
  探究二:古今异义
  1.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①古义:        ②今义:行侠仗义的人。
  3.两股间脓血流离
  ①古义:     ②今义:事物的一部分;量词。
  4.儿涕而去
  涕:①古义:     ②今义:鼻涕。 去:①古义:       ②今义:与“来”相对。
  5.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①古义:        ②今义:十二岁到十六岁这一时期。
  6.民日贴妇卖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