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980字。
第一单元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2分)( )
A.行辈(háng) 归省(shěng) 撺掇(cuān) 凫水(fú)
B.欺侮(wǔ) 糜子(méi) 脑畔(pàn) 油馍(mó)
C.斡旋(wò) 晦暗(huì) 亢奋(kēng) 怅惘(wǎng)
D.羁绊(pàn) 磅礴(bó) 褪色(tuì) 燎原(liá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偏僻 蚯蚓 絮叨 天南海北
B.气恼 踊跃 眼眶 雪夜弛马
C.宽慰 蕴澡 瞳仁 惊心动魄
D.登时 灯笼 元霄 长江大河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过年了,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张灯结彩。
B.我对于人情世故,一窍不通,请多加指教。
C.老人从局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后,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偶尔出门时也是大模大样,不事张扬。
D.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柏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癫子。”
B.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C.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D.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5.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祖父,接到祖父后,就各自分道扬镳了。
B.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C.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D.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6.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比喻)
B.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C.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排比)
D.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夸张)
7.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B.小玲的生肖是蛇,弟弟比她小2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玩具送给弟弟作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只可爱的机器狗。
C.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样问:“令堂贵姓?”
D.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
8.(2017河南中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8分)
材料一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材料二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春秋时出现,西汉时完善,使用至今。比如,人们会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等谚语来组织农事活动,中医养生与治病也会跟着节气走。还有很多活动与节气的内涵相关,如某集团推行“惊垫计划”,以彰显“不甘潜伏,勇于探索”的精神。
(1)仔细观察材料二中的《二十四节气》图,按照一定顺序介绍画面内容。(4分)
(2)根据以上几则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70字以内)(4分)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2017重庆中考B卷)阅读下文,完成9-13题。(21分)
艾叶香中寻玉佩
邹凤岭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迎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