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350字。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与妻书》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林觉民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文章内容,把握书信注重交流,抒写自由的文体特质。
  3.体会作者的深挚情感。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 ,体会语气词在具体语境中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深刻含义。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体会作者写作时复杂心理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勇于担负时代使命的高尚情操。
  三、预习检测
  称心快意(chèn)      眷属(juàn)        卿卿(qīng)
  几家能彀(gòu)      如晤(wù)     一恸(tòng)
  心不能禁(jīn)  婉解(wǎn)         依旁(bàng)
  双栖(qī)  肖我(xiào)     相和(hè)
  四、作者介绍
  林觉民(1887年-1911年5月),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中国民主的先驱,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
  13岁时,他受父命参加科举童子试,竟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后掷笔离去。15 岁考入全闽大学堂,后来入读福州高等师范学堂,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课余谈到时事,总是慷慨激昂地说:“中国不革命不能 自强”,毕业后到日本留学。
  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
  面对清廷广州将军张鸣歧与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林觉民\"侃侃而谈,畅论世界大势,以笔立言,立尽两纸,书至激烈处,解衣磅礴,以手捶胸\"。他告诉两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死也瞑目\"。
  李准欲留下林觉民为清廷所用。张鸣歧则认为,这个\"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称得上奇男子\"的林觉民,如果留给了革命党,实为后患。
  1911年5月3日,林觉民在广州天 字码头被枪杀,年仅24岁
  牺牲的中国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八十六人,其中七十二人的遗体由潘达微寻获安葬于广州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此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五、写作背景
  这封信是林觉民烈士在起义前三天的夜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