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60字。
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五单元《谏逐客书》参赛教案
【文本解读】
《谏逐客书》针对秦王驱逐客卿的政令发表意见,意在劝说君王收回成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站在“跨海内,制诸侯”的高度看待逐客的利弊得失,历数秦国过去因任用客卿而逐渐富强的史实,切中了秦王一统天下的雄心,最终成功打动秦王。文章铺张扬厉,气势雄浑,颇有战国策士的论辩之风。
【素养目标】
1.了解李斯,了解文章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2.疏通文意,抓住中心论点的提出方式,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3.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学习本文运用铺陈、排比、比喻等手法增强文章感染力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学习本文论证技巧。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辅佐君王的臣子,面对君王执政有误的时候,当如何作为呢?今天,让我们走近《谏逐客书》。
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李斯(?—前208),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人。秦朝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早年从荀卿学习帝王之术,后被秦王嬴政任为客卿。秦王嬴政十年(前237),李斯上《谏逐客书》反对驱逐客卿,为嬴政所采纳。他在嬴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李斯与王绾、冯劫尊秦王嬴政为皇帝,李斯被任为丞相。李斯参与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并完善了秦朝的制度;他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李斯的实行郡县制等政治主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被腰斩于咸阳。
2.相关背景
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韩国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倡言凿渠溉田,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不能攻韩,以实施“疲秦计划”。事被发觉,秦王嬴政听信宗室大臣的进言,认为来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就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尽管惶恐不安,但他在临行前主动上书劝说秦王不要逐客,写下了这篇流传千古的《谏逐客书》。
3.解题
①谏:下对上进行劝谏的用语
②逐客:驱逐客卿
③书: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一种是公文,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著名的书有李斯的《谏逐客书》还有一种书其实就是信,如《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
二、初读感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