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3570字。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郎溪中学、泾县中学直升部3月联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个诗人都有他独特的性格、作风、意见和态度,这些东西会表现在作品里。一个读者
  要单选上一个诗人的东西读,也许不是有益而是有害的,因为我们无法担保这个诗人是完全
  对的,我们一定要受他的影响,若他的东西有了毒,是则我们就中毒了。我以为我们可以有一个可靠的选本,这位批评家应该懂得人生,懂得诗,懂得什么是效率,懂得什么是价值。
  我以为诗是应该自由发展的。什么形式什么内容的诗我们都要。我们设想我们的选本是
  一个治病的药方,那么里面可以有李白、杜甫、陶渊明、苏东坡、歌德、济慈、莎士比亚; 我们可以假想李白是一味大黄吧,陶渊明是一味甘草吧,他们都有用,我们只要适当地配合
  起来,这个药方是可以治病的。所以,我们与其去管诗人,叫他负责,我们不如好好地找到 一个批评家,批评家不单给我们以好诗,而且可以给社会以好诗。
  历史是循环的,所以我现在想提到历史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的时代,了解时代赋予诗的
  意义,了解我们批评的态度。封建的时代,我们看得出只有社会,没有个人,《诗经》给他们一个证明。《诗经》的时代过去了之后,个人主义社会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而且实实在在就果然进到了个人主义社会。这时候只有个人,没有社会。个人是耽沉于自己的享乐, 忘记社会,个人是觅求“效率”以増加自己愉悦的感受,忘记自己以外的人群。陶渊明、谢灵
  运之流忘记社会,为自己的愉悦而玩弄文字——当我们想到那时别人的苦难,想着那幅流民
  图——这是个人主义发展到极端了,到了极端,即是宣布了个人主义的崩渍、灭亡。杜甫出
  来了,他的笔触到广大的社会与人群,他为了这个社会与人群而共同欢乐,共同悲苦,杜甫之后有了白居易。诗人从个人的圈子走出来,从小我而走向大我,《诗经》时代只有社会, 没有个人,再进而只有个人没有社会,进而到这时候,已经是成为个人社会了。
  到这里,我应提出我是重视诗的社会的价值了。我以为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社会一定会
  发展成为“社会属于个人,个人为了社会”的,诗是与时代共同呼吸的,所以,我们时代不单要用效率论来批评诗,而更重要的是以价值论诗了,因为加在我们身上的将是一个新时代, 诗是要对社会负责了,所以我们需要批评。从目前的情形看,一般都只讲求效率,而忽视了
  价值,所以我要大声疾呼,请大家留心价值。有人以为看重价值就会忽略了效率,就会抹杀
  了效率。我以为不会,诗是社会的产物,若不是于社会有用的工具,社会是不要它的。诗人
  发掘出了这原料,让批评家把它做成エ具,交给社会广大的人群去消化。所以原料是不怕多 的,我们什么诗人都要,什么样的诗都要,只要制造工具的人技术高,技术精。
  (摘编自闻一多《诗与批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从个人圈子走出来,从个人走向社会,小我走向大我的诗人代表有杜甫、白居易。 B.在作者看来,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发展成为“社会属于个人,个人为了社
  会”的。
  C.《诗经》的时代过去之后进入到个人主义社会,那时的诗人沉溺于享乐,完全不关心 百姓疾苦。
  D.诗是社会的产物,是对社会有用的工具,要对社会负责,所以我们需要批评。
  高一语文学科试题 第 1 页 共 8 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第二段巧妙运用了打比方的论证方法,说明由批评家来编制诗歌选本的重要性
  C.文章论证兼顾诗歌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新时代诗歌发展的未来。 D.文章末段论证了批评家挑选诗歌选本的标准应该是社会价值,而不是诗歌的效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每个诗人都会在他的诗中表现其独特之处,所以读者单读一个诗人的诗是有害的 B.批评家的诗歌选本中应该有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诗,这样的选本对读者是有利的。 C.批评家只要懂得人生,懂得诗,懂得效率,懂得价值就能编出好的诗歌选本。
  D.陶渊明、谢灵运眼里只有个人,没有社会,只有小我,没有大我,他们的诗不值得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舱按照预定方案,翩然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这是中国航天创造的又一壮举。至此,中国探月工程已是六战六捷。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踏实迈出了中国深空探测的第一步。作为“绕” 的尝试,它隔着200千米的距离观察月球。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承担了验证技术、深化月球科学探测的使命。
  作为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它不仅为落月探测验证了部分关键技术,而且超额完成多次拓 展任务,为后续任务提供了支持。
  2013 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实现了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