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940字。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提升测试
七 年 级 语 文 试 卷
此张为试题部分,在此答题无效,请考生将所有题目答在答题卡上。
注意事项:
①答卷之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校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
②答卷期间,考生将客观题的答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区域的选项内涂黑,考生将主观题的答案
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应区域内作答。答在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③答卷完毕,考生将本试题卷、答题卡及草稿纸一并交回备用。
④本试题卷共8页,共20题,试题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共9分,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科学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新奇美好的世界,是人类对未来充满 。
②家家户户门楣上挂着艾草,植物的草香 着艾叶的芬芳,萦绕在五月乡村的上空。
③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我们有着 的资源优势。
④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凭借 的故事情节和细腻深刻的人性描摹赢得观众一致好评。
A.憧憬 混合 得天独厚 扣人心弦
B.憧憬 融合 独一无二 扣人心弦
C.幻想 融合 得天独厚 触目惊心
D.幻想 混合 独一无二 触目惊心
2.下面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自强不息是古代先人的智慧和境界,它深深地融入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的身心意识中,使中国
人刚健而不屈,独立而不倚。
B.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音输入、太阳能供电,具有高雅、时尚、
方便、环保的特点。
C.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
其不负责任的。
D.中国社会城镇化进程迅速推进的过程中,以宗亲关系为核心的农村社会结构正在逐步瓦解。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通过注入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等元素,绿道为城市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交互界面。人们漫步绿
道,便是在阅读这座城市,与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对话。
B.风度源于一种最古老也是最伟大的力量:道德。风度之优不在于言辞之间的滔滔不绝,不在于举
手投足中的风流倜傥,风度的本质是一种震慑人心的道德力量。
C.文物保护的意义在于借助文物古迹把抽象的历史具体化。面对精美的器物、价值连城的宝藏,我
们都有保护它们的热情;不过,如何妥善保护文物,更需要超越感情因素的能力和素养。
D.应急管理,归根到底是专业性和社会性兼具的工作,不能片面强调专业化而忽视基层基础工作;
也不能因为现实条件约束,而忽视了专业化建设。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古人的名、字、号
①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称用名,称人以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②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创制地动仪的张衡字平子,“击鼓骂曹”的文学家祢衡字正平,他们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也是同义。
③“名”和“字”有意义相辅的,如:东汉“举案齐眉”的文学家梁鸿字伯鸾,“鸿”、“鸾”都是为人称道的两种飞禽;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咎”是过错),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④“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他们“名”、“字”中的“熹”与“晦”、“頫(俯)”与“昂”都是反义。
⑤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书典,如: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谓德操”句。唐代文学家陆羽(著有《茶经》,后世尊为“茶圣”)字鸿渐,是取自《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⑥古人的“名”、“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先秦时,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长幼,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
⑦除了名、字,有些古人还有号。“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特别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包括斋名、室名等)。如唐代李白的青莲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苏轼的东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郑燮的板桥等,都是后人熟知的;有些别号的使用率甚至超过本名(如苏东坡、郑板桥等)。别号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像姓名可能受家族、行辈的限制,因而可以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别号中常见的“居士”、“山人”之类就是为了表示使用者鄙视利禄的志趣。有以号明志的,如宋周敦颐称濂川先生,明归有光称震川先生,王夫之称船山先生等。还有在死后由门人、后人上的尊号(“私谥”),如晋代陶潜的靖节等。谥号,即死后由皇帝颁赐的荣称。如宋包拯称包孝肃,岳飞称岳武穆,清纪昀称纪文达等。另外还有“绰号”,这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人的刻画和形容。如《水浒》里梁山上一百零八人个个都有绰号,大都准确地描摹了人物性格、特长或生理特点,这些绰号作为姓名的代称,更是人们所熟知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