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80字。
《氓》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采用诵读法,感受人物情感,品味韵律之美。
3.通过分析比较,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及其意义。
学习重难点:
采用诵读法,感受人物情感,品味韵律之美。
【知识链接】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篇,所以又称“”。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五经”指《》《》《》《》《》),才更名为“诗经”。
2.《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三部分。“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和小雅,是。“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
3.《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三类。
后人习惯上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的。
【自主学习】
1.通过课下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氓()蚩蚩() 匪来贸丝()乘彼垝垣()()
愆期()将子无怒()载笑载言()尔卜尔筮()()
桑葚()体无咎言()于嗟鸠兮()犹可说也()
淇水汤汤() 靡有朝矣()士也罔极()渐车帷裳()()
夙兴夜寐()咥其笑矣()隰则有泮()()
3.解释加点的实词、虚词。
匪我愆期()将子无怒()以我贿迁()
无与士耽()自我徂尔()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二三其德()言既遂矣()
隰则有泮()秋以为期()以望复关()
4.古今异义
至于顿丘古义: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事
泣涕涟涟古义:今义:鼻涕
女也不爽古义:今义:表示看别人不顺眼或心里不高兴、不舒服
总角之宴古义:今义:酒席,宴会
5.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匪来贸丝
于嗟鸠兮
犹可说也
隰则有泮
【教学步骤】
一、梳理情节,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
2.梳理情节:
(第①②段)——(第③④⑤段)——(第⑥段)
二、指导诵读,感受韵律,品味情感。
1.引导学生借助想象还原情境,揣摩人物心理,读出诗歌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