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820字。

  《书愤》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的
  1.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人情感。
  2.通过对艺术手法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
  2.用典、对比等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现存9300多首),能诗能词也能散,才华横溢; 他有一颗火热赤诚的爱国之心,渴望大宋江山的统一,但终了只落得黯然神伤;他曾有过美丽的爱情,但最终将爱情的玫瑰丢落风中。他就是陆游。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每一个爱国人士的情怀,几乎他的每一首诗歌都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下面让我们从他的《书愤》中一起感悟。
  (二)作者介绍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主要诗作《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等。
  (三)背景介绍:
  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书:书写;愤:悲愤。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四)诗歌鉴赏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并背诵
  2.分组讨论解决四个问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