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30字。
《蜀相》《书愤》比较赏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运用“知人论世”等方法探究诗歌的主旨,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并背诵这两首诗。
2.通过《蜀相》《书愤》两首诗,感受爱国诗人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并探讨离乱之世中国古代士子的人格精神。
教学重点:运用“知人论世”等方法探究诗歌的主旨,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难点:运用“知人论世”等方法探究诗歌的主旨,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用具:常规用具、PPT。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1、了解熟悉杜甫、陆游的生平经历。
2、积累二人的名句
3、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
一、课堂导入
拿到一首诗,您通常会关注哪些信息呢?
……
今天我们就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赏析两首七律,杜甫的《蜀相》和陆游的《书愤》。
二、因声求气,感受诗韵。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那么我们先从诵读入手,感受这两首诗的魅力。
【PPT投影】朗读提要:
1、节拍:XX一XX一XX一X和XX一XX一X一XX。
2、每个节拍的后一个字遇平声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停顿。
⑴根据朗读提要,请同学们给《蜀相》《书愤》划分节拍,并再次放声朗读。
⑵请学生示范朗读。学生、教师点评。
(3)再次齐读两首诗。
三、初读感知:概述诗歌大意。
《蜀相》是一首怀古咏史诗。前四句记叙、写景蜀相祠堂的位置及周围的景色,后四句议论抒情,写诸葛亮的才能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史实,歌颂其丰功伟绩,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书愤》是陆游众多爱国诗篇中的代表作。诗的开头两句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形象。三、四两句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诗的五、六是写现在,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使诗人的豪情壮志付诸东流。只好徒自抒发蹉跎岁月,壮志未遂而鬓发先斑的感慨。最后两句诗人节诸葛亮自况,表明自己鞠躬尽瘁,至死不放弃恢复中原的志向。
四、合作探究:比较赏析《蜀相》和《书愤》
1、【PPT】: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这两首诗,找出两首诗的共同之处。
相同点:(1)、背景:《书愤》和《蜀相》都作于动乱年代。
(2)、都借用诸葛亮事迹表达情感
(3)、都体现了深沉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
2、【PPT】: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这两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