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180字。

  《锦瑟》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品味,围绕意象进行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体会本诗的意象意境之美。
  2.解读典故、借助背景以助解情,解读作者深蕴诗中的多种情怀,并能通过写作明确表达。
  3.能准确梳理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二、评价设计
  1.课堂提问:在“素读”过程中,你读出了什么,悟到了什么?
  2.课堂提问:在刚才的鉴赏过程中,同学们运用了哪些鉴赏诗歌的方法?
  3.课堂提问:作者所思的“华年”到底指什么?
  4.课堂写作:按个人最推崇的本诗情感解读方向,补写留白处,将本诗的一句、一联或整首诗改写成现代诗。
  三、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约2分钟)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们把今天的课题齐读一遍。 生齐读课题:与“大家”共读《锦瑟》 引发学生兴趣,快速进入诗歌鉴赏学习的情境。
  问:我没说题目,而说“课题”,是因为我想在今天这节课上和“大家”一同探究《锦瑟》这首诗,把它当作一个课题。“大家”这个词我加了引号,它既可以理解为在座的同学们,还可以怎么理解? 生答(预设):很厉害的人、大师们(也可能会说出“大方之家”)
  没错,还可以理解为“大师”“大方之家”。阅读经典文本,我们既要有自我个性化的解读,又要在前人大家的引领下,有章可循方能事半功倍。
  二、鉴赏过程(总用时约40分钟)
  “素读环节约用时20分钟 1.素读(展示课件)
  南宋文学评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有言曰:“论诗如论禅……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浩然)学力下韩退之(愈)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韩愈)之上者,一味妙悟故也。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 生齐读 尊重学生的自读感受,使之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和成就感,以此丰富其情感世界,建立起对诗歌阅读的浓厚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尊重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或层面发现作品意蕴,获得更丰富的阅读体验;学生在交流中开始无意识地将以前所学的诗词鉴赏方法带入,调动以往的学习积累,品读意象并慢慢意识到本诗典故的运用并对其进行解读。自然流畅地与下一环节“巧读”对接融合。
  也就是说无论写诗还是论诗,注重“妙悟”才是回到其根本。
  我国现当代语言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也说:“诗的境界是用‘直觉’见出来的,读一首诗或作一首诗都常须通过直觉,这就是禅家所谓的‘悟’。”
  那么,今天我就用“直觉”从“妙悟”开始,“素读”《锦瑟》,这个“素”是指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课下注释等外力的参与下,注重自己的感悟体验的解读诗歌的方式。
  好,我们先来诵读一遍《锦瑟》。(展示课件) 生倾听
  生对照投影屏幕诵读。 此处未如常规在主体学习活动进行之前出示学习目标,是考虑到学习目标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