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70字。
《李凭箜篌引》学案
【文本解读】
供奉朝廷的梨园弟子李凭善于弹奏箜篌,蜚声朝野。此诗描摹李凭九月暮秋的箜篌演奏,以凤鸣玉碎、芙蓉泣露、香兰欢笑形容箜篌的声音,以行云为之静止、江娥为之啼哭、神女为之悲秋、月亮寒光因之融化、紫皇为之感动、石为之破、天为之惊、雨为之降、老鱼为之跳跃、瘦蛟为之起舞、吴刚为之不眠等众多神话意象,来表现李凭弹箜篌的超凡技艺与神奇魅力。诗人以惊人的想象贯穿神仙世界和人间世界,并把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熔铸于一炉,营造出一种神出鬼没、石破天惊的独特意境。诵读此诗,想一想它为何被称为“摹写声音至文”。
【素养目标】
1.了解李贺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了解诗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风格和侧面烘托的艺术特色。
3.比较阅读《琵琶行并序》《听颖师弹琴》两首诗与《李凭箜篌引》。
4.背诵全诗。
【学习重难点】
了解诗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风格和写作特色。
【学习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李贺,中国诗人,字。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2.相关背景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李凭:唐朝著名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超过了盛唐著名歌手李龟年。
3.解题
①“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颂。
②“箜篌”:从西域传来的大型弦乐,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四种。李凭善弹的是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三弦,弹时如琵琶坚抱在怀,用两手齐奏。
③“引”:曲调的开头部分。箜篌引,原以箜篌伴奏的乐府歌曲,这里诗人第一次用这题名实写箜篌演奏。
二、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神妪()瘦蛟()露脚()倚桂树()
2.明晰典故
①江娥: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一名湘妃竹。”
②素女:传说中的神女。《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③中国:即国之中央,意谓在京城。
④“紫皇”:道教称天上最尊的神为“紫皇”。这里用来指皇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