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40字。

  《促织》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教学目标
  1.理清《促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品味细腻传神的语言。
  2.了解社会环境对人物的影响,明确蒲松龄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力度,理解本文写作目的。
  3.总结本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社会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2.感知蒲松龄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力度。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古代很多皇帝都有自己的爱好,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画画,还有的喜欢做木工,宋徽宗喜欢踢球,重用了踢球踢得很好的高太尉,结果是祸国殃民,明朝皇帝明宜宗的爱好是斗促织,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小说《促织》
  2、写作背景
  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管想借助科举入仕,可惜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大约在二十一岁时,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创作《聊斋志异》。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过后,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
  3、作者介绍
  蒲松龄,山东潘川(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
  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
  4、题目解说
  《促织》是《聊斋》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辣讽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5、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朝廷征促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