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750字。
读诗始怜梦中人且以诗词话钗黛——欣赏小说人物创作的诗词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整理小说中人物创作的诗词,把握其不同的风格特征,尝试撰写诗词短评。
思维发展与提升 品鉴主要人物创作的诗词,借助形象思维挖掘诗词的深刻内涵,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审美鉴赏与创造 领悟诗词中显露出的人物情趣和性格,发掘小说的深层意蕴。
文化传承与理解 理解古典小说借助诗词表现人物形象的创作传统,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
教学重点 品鉴诗词,发掘其中显露出的人物的情趣和性格,借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探究小说中人物创作的诗词的作用,发掘小说的深层意蕴。
教学方法 归纳整理、分析比较、讨论分享、读写一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读
《红楼梦》是一部充满诗情画意的经典杰作。周汝昌先生说:“过去小说里的诗词,多属附加物的性质,出自旁人或者说书者的口吻,到了《红楼梦》里,诗词,才正式成为小说内容的有机部分。”诗词是《红楼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运的重要手段,也预示着大观园百花凋零、风流云散的最终结局。
要想深入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我们须得从他们的“才华”入手,深入研读作品中人物创作的诗词。我们在本专题中该学习哪些诗词?又如何学习呢?同学们在课前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将作品中人物创作的诗词(如咏海棠、菊花诗、螃蟹咏等)都梳理出来,通过泛读——精读——研读逐步深入,有所侧重地进行鉴赏与探究。
鲁迅先生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由于与大量古典诗词的巧妙融合,《红楼梦》的人物都洋溢着浓厚诗情,《红楼梦》这部写实性作品也处处流露出诗情雅韵,成为中国古代小说史上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在本专题的研讨与交流课上,我们将以薛宝钗和林黛玉为例,去尝试深入研读小说中人物创作的诗词,发掘其作用。在此也提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钗黛二人是全书最重要的女性形象,可是其他人物都各有判词,此二人却合用一首判词,这样的“惜墨如金”实在不符合常理,作者这样设计会不会另有深意?
如果经过阅读探究,我们明白了诗词对塑造钗黛二人形象的作用以及作者在诗词中寄托的深层意蕴,同学们能继续开展研究性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