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60字。
《芣苢》《插秧歌》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初步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和诚斋体的基础知识。
2.学习重章叠唱及诚斋体在两首诗中是如何体现的,反复诵读体会并背诵。
二、过程和方法:
1.让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做到知人论世,为理解诗人的情感做准备。
2.通过默读、有感情的朗读方式,体会重点词语的内涵以及特殊修辞的表达效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领会劳动之乐,体会劳动之美,丰富对劳动生活的认识。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劳尔所获”一直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重、难点 领会劳动之乐,体会劳动之美,丰富对劳动生活的认识。
教法学法 用诵读法、讲授法、问题法、点拨法等方法来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第一课时
课堂环节 课堂内容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在这片古老的以农业为本的土地上,那些回荡在田间地头的吟唱,始终是这个民族血液里最滚烫乐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古老的歌谣。
预习检查 1.关于诗经的基础知识。《诗经》的常识及内容分类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反映了约500年的社会面貌。孔子曾概括《诗经》的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2.杨万里生平及诚斋体的基础知识。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有《诚斋集》传世。
3.背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