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850字。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一)课文解说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寓所的安乐椅上与世长辞。3月17日的葬礼上,恩格斯用英文发表了讲话。后来,恩格斯应邀写了《卡尔马克思的葬仪》,复述了自己在葬礼上的讲话内容。3月22日,这篇文章在《社会民主党人报》上用德文发表,并由编者加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个标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在巴黎相识,一见如故的二人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并肩战斗了近四十载。列宁曾这样评价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感人的传说。”对马克思的了解,最深刻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最悲痛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最清楚的莫过于恩格斯。在马克思去世的当晚,恩格斯致信李卜克内西说:我仍然不能想象,这个天才的头脑不再用他那强有力的思想来哺育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了。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一切,都应归功于他;现代运动当前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应归功于他的理论的和实践的活动;没有他,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
第二天,他又致信左尔格,对马克思去世后的无产阶级运动作了如下的预言式的描述:无产阶级运动在沿着自己的道路继续前进,但是,法国人、俄国人、美国人、德国人在紧要关头都自然地去请教的中心点没有了,他们过去每次都从这里得到只有天才和造诣极深的人才能作出的明确而无可反驳的忠告。
比起私人书信中直率而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表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悼词虽然也充分表达了对亲密战友逝世的悲痛与哀悼,但更重要的是准确而全面地总结了马克思一生丰硕的思想成就和伟大的革命贡献。这篇文章所体现的两位革命导师的深情厚谊,远远超越了个人感情的范畴,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志同道合。
悼词开头用讳饰的手法,委婉地说明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当时的情景。“停止思想了”“永远地睡着了”等含蓄的说法,“下午两点三刻”“不到两分钟”等具体数字,都体现作者无限的遗憾、不舍与悲痛之情。
悼词的主体部分评价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叙述了其生前的主要活动。第2段是一个总论,概括地描述了马克思的逝世造成的巨大损失。两个“对于”高度概括了马克思在两方面—— 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巨大贡献,是后文叙述的总纲。“不可估量”“空白”等词,极言损失之大。接下来恩格斯先讲述了马克思“对于历史科学”的伟大贡献:一是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二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在讲述这两个发现时,恩格斯恰当地加入了自己的观点与评价:将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与达尔文发现生物进化论相并提,称剩余价值规律发现之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