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200字。

  《上图书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内容层次,了解作者不同阶段上图书馆的经历,品味真正的图书馆之乐。
  2.认识图书馆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的意识。
  3.品味重点词句,赏析细节描写。
  【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课文内容层次,了解作者不同阶段上图书馆的经历,品味真正的图书馆之乐。
  2.品味重点词句,赏析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
  运用自读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等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关于读书,杨绛先生是这样比喻的:读书好比“隐身”地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另请高明,和它对质。多读书,读好书。读大部头,读权威性的“最有价值的书”,阅读经典,遇见更好的自己。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图书馆,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我国的图书馆历史悠久,只是起初并不称作“图书馆”,而是称为“府”“阁”“观”“台”“殿”“院”“堂”“斋”“楼”罢了。如西周的盟府,两汉的石渠阁、东观和兰台,隋朝的观文殿,宋朝的崇文院,明代的澹生堂,清朝的四库全书七阁,等等。“图书馆”是一个外来语,于19世纪末从日本传到我国。据《在辞典中出现的“图书馆”》说,“图书馆”一词最初在日本的文献中出现是1877年的事;而最早在我国文献中出现,当推《教育世界》第62期中所刊出的一篇《拟设简便图书馆说》,时为1894年。中国最早的省级图书馆为1904年创办的湖北省图书馆。
  二、作者介绍
  1.作者
  王佐良,1916年2月12日生,浙江上虞人。1995年1月19日,于北京去世。1929~1934年,在武昌文华中学读书。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原清华大学外语系),留校任教,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研究生。1949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系主任、副院长。王佐良先生是我国英语界泰斗级人物、享誉中西的外国文学专家,在英国文学、比较文学、文体学及文学翻译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跻身国际最著名英语文学专家之列,代表了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高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