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110字。

  《静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培养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 法在《诗经》中的作用的能力。  
  2.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诵读,激发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文化 的热爱之情,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出诗歌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感受诗歌表现的情感。  
  2.分析诗中的重章叠句手法。 
  难点:  通过分析《静女》中赋、比、兴的用法,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八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朗读诗歌,疏通字词的读音,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2.查询有关《诗经》的知识,如作者、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3.查找有关表达爱情和思家之情的诗歌、故事、乐曲。  
  以上三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导入新课  
  在流行歌当中现在爱情大多是通过歌唱出来的,如“爱你没商量”、“死了都...要爱”等等。同样是爱情,在不同的时代就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的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 也用“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来表达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关于爱情的古老诗歌,就是选自《诗经》的《静女》。    
  二.《诗经》介绍  
  说起《诗经》大家在初中就有所了解。现在,老师要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 
  2.它收录的是哪个时代的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3000年的历史。) 
  3.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篇。)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 (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民歌;雅: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 
  5.这些诗的作者是谁?为什么?  提示:没有明确的作者,当时并没有专业作家或诗人。 
  第二、三课时
  教师补充: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