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880字。
《虞美人》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一、学习目标:
1、吟咏词韵,通过诵读体会词人感情;
2、知人论世,了解李煜的人生际遇,感受词中复杂的愁绪,体会词人愁之深远;
二、学习重点:
通过诵读,体会词人感情
三、学习难点:
分析、品读词中作者复杂的愁绪,体会词人愁之深远。
四.学习方法:
1、诵读品悟法
2、合作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情境导入
我国自古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历史中,王朝不断更替,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那就是帝王文学。一般而言,开国帝王的诗歌往往充满了豪气,比如汉高祖的刘邦的《大风歌》,全诗直抒胸臆,格调高昂,气势雄浑,给帝王诗歌开了个好头。那亡国之君的的诗歌呢,则往往随着国破家亡的坎坷遭遇而沾染上了哀怨忧郁的情调,最为典型的就是李煜,他以一首情感含蓄幽怨的《虞美人》,承载一江春水向东流,穿过时空,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他的名字也随着他的词一直流传到今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南唐后主李煜,走近《虞美人》。
(板书:虞美人)
(二)关于词牌“虞美人”
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时,便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以诉衷肠,因此逐渐演化成词牌名,因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等。
“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
(三)初读诗词,把握基调
以“虞美人”为词牌,李后主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首先,我们一起来听一下示范朗读。
要求:1、听准字音,把握好停顿、重音;
2、在听的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明确:低沉、悲伤
一首词想要读出其中的意味,就必须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你认为全词情感的关键词是什么?
明确: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四)知人论世,初探“愁绪”
本词的感情基调是愁,是无限的悲哀伤感,那么作者在愁什么呢?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经常说一个词叫“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他所生活的时代和他个人的经历。那就请一位同学说说“我所了解的李煜”,看看能否有益于解决我们的疑惑。
(学生起来回答,教师补充)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