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00字。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心中有国家 造福无国界。
《诗经-小雅》“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1972年,一位女性带领她的团队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与探索,终于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157℃的活性成份,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她的科学成就给我们带来了惊喜,也使国人倍感振奋,她就是屠呦呦——人称“青蒿素之母”。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学习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屠呦呦演讲的具体内容。
3.学习屠呦呦执着探索、忘我奉献的宝贵精神。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文章内容,根据小标题内容学习作者是如何介绍科学发现的成果和过程的。
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习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清文章思路,分析作者禅师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
点 。运用所学去探究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屠呦呦执着探索、忘我奉献的宝贵精神。学习不同领域学者们的创新意识、探
索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三、预习检测
朗读课文,读准下列汉字的读音。
精髓( suǐ ) 赠予( zèng ) 秘鲁( bì )
疟疾(nüè ) 呼吁(yù ) 相悖( bèi )
浸渍( zì ) 砒霜( pī ) 症候( zhèng hòu )
发掘( jué ) 活血化瘀( yū )
四、作者介绍
屠呦呦,女,汉族,中共党员,1930年12月生,浙江宁波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 。
屠呦呦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等称号。
195 5 年,她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专业,其后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时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 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做出贡献;结合历代古籍和 各省经验,完成《中药炮炙经验集成》的主要编著工作。
她用创新性的研究为世界带来了迄今最重要的抗疟疾药——青蒿素。受益于此,数百万疟疾患者重获生机。
2019年5月,入选福布斯中国科技50女性榜单。
9月29日,“共和国勋章”。
10月22日,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命科学
研究奖。
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葛洪《肘后备急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