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010字。

  《与妻书》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林觉民及本文时代背景,掌握谓、至、语、其、依依、善、尽等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体会本文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作用。
  2、通过朗读,体会本文贯穿始终的至情至理,理解作者对妻子的深挚情感。
  3、理解烈士在家国之爱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本文的至情至理。
  2、难点:走进烈士心灵,理解烈士舍家为国、舍生取义的情感历程。
  【课时安排】拟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课前欣赏音乐:童安格《诀别》
  教师导入: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写过一首诗,题目是《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珍视和追求。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无数先烈,为了国家和民族,舍弃了自己的家庭和爱情,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林觉民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与妻书》。
  【板书】与妻书林觉民
  二、简介背景和作者
  (一)背景
  【媒体显示】
  1911年4月27日(阴历辛亥年3月29日),由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起义虽经精心准备,但因寡不敌众,最终失败,一百多革命志士遇难。后收敛遗骸七十二具,合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起义震动全国,不久爆发了武昌起义。
  (二)作者
  【媒体显示】
  林觉民(1887——1911)中国民主革命烈士。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人。十四岁入全闽大学堂,后留学日本,不久加入同盟会。
  在广州起义中,担任“敢死队队长”,随黄兴一部攻打两广总督衙门,不幸中弹被俘。面对审讯,慷慨陈词,最后从容就义,年仅24岁。
  【讲解】《与妻书》是林觉民于起义前三天,在香港滨江楼写给妻子陈意映的绝笔书。陈意映读罢,当场昏厥,两年后抑郁而死。长子伯新(依新)不幸夭折,《与妻书》手稿由次子仲新献出,现存福建省博物馆。
  【板书】陈意映
  三、散读熟悉课文
  1、散读课文,字词批注,讨论质疑,同伴交流;教师巡视,相机点拨。
  2、思考问题:信中主要说了些什么写了哪些内容
  【教师点拨】
  第一段:原因和心情。
  第二段:全文中心。
  第三段:回忆夫妻生活,呼应“吾至爱汝”。
  第四段:率性就死,呼应“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第五段:表达生死相伴的心愿,呼应“吾至爱汝”。
  第六段:慨叹幸与不幸,不忍独善其身。
  第七段:当尽吾意。吾意就是遗书的中心。
  四、体会本文的至情至理,理解作者对妻子的深挚情感
  【过渡】林觉民和陈意映的婚姻也是父母包办的,所幸的是夫妻恩爱,感情深厚。林觉民曾经说过:“吾妻性癖、好尚与余绝同,天真浪漫女子也。”从这封信中也能看出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