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140字。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我与地坛(节选)》公开课学案
【学习指引】
《我与地坛(节选)》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第15篇课文,作者史铁生在20岁时不幸双腿残废,这篇散文凝聚了他十五年生活中最重要的那些复杂难言的感受。作者通过恳切、优美的文字,把他用全部生命感悟到的宝贵东西传达给读者,用苦难提高了人们对生命的认识。文中除了对生命的思考,还有一条线索是对母亲的怀念,作者以母亲去世后几年的思考,用诚挚的语言表达了痛彻心扉的悔恨和对母亲深深的歉意。
在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要结合作者的特殊经历,把握住文章行文线索,思考史铁生是如何在清明如静水般的行文里,表达诚挚感情的。还要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读《我与地坛》全文,把握节选部分与全文主旨的关系。
【素养目标】
1.了解史铁生的生平经历,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文学常识。
2.把握文章的线索,理解作者思想的变化经过以及选文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3.品味文章沉静、深沉、细腻的语言特色,学习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4.感悟作者由“生”到“死”的复杂情感,形成健康的生命观。体会“母爱”的崇高与伟大,形成正确的亲情观。
【学习重难点】
把握地坛和母亲对我生命求索的启示,概括“我、地坛、母亲”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习方法】
情景教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史铁生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初中。18岁去延安插队,因腿疾住进了医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也没有站起来。史铁生面对残疾,曾一度彷徨苦闷,甚至想到了自杀,但最后还是面对困难,勇敢地活了下来。他在做了7年临时工之后,拿起笔走上了中国文坛,1979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等多篇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了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一举成名,从残疾临时工成为一名专业作家。后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代表作有《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其中《务虚笔记》《我与地坛》曾入选“九十年代十大景点作品”。
2.人物轶事
话剧人生
铁生喜欢北京人艺的话剧,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都会满心欢喜地前往剧场。有几次,我在剧场内见到他,他都是提前做好各项准备的样子,首先是要保证当日中午睡上好觉,下午坚决拒绝朋友来访或再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