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400字。

  《我与地坛》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篇文章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三篇文章,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本课主要讲述“人应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这个问题。本文是一篇自读文章,这对于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契机。
  二、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抓住关键句,品味揣摩作者深沉绵密而富有哲理意味的写景语言。
  (二)能力目标: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体味作者独到的人生感情,对亲情的独特感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死、父母的观念。
  重点则应该放在让学生理解地坛和母亲在作者顽强求索中的作用,从而解开“我(作者)”、地坛、母亲三者之间的关系。
  难点在于: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生与死”的思考及对母爱的感悟。
  三、说教法
  问题教学法和分析探究法: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讨论是必须问题为中心,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师生和生生的对话,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辨析、去归纳。通过提问—启发—讨论—总结的步骤学习课文。
  课文篇幅较长,大部分的课堂活动还是要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能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鉴于本篇课文所涉及的特殊的“情感”意义,如果能让学生自己领悟,自己体会到,完成感情的自我升华。
  四、说学法:
  (一)预习思考法;课文篇幅较长
  (二)分析探究法;本课主题“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对于高中生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五、说教学过程的设计
  自读课文二课时。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5分钟)、整体感知(15分钟)、具体探讨(20分钟),小结(5分钟)”,第二课时继续“复习(5分钟),具体探讨(20分钟)、巩固与拓展(15分钟)”四个教学环节。5分钟灵活时间
  (一)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5分钟)
  以历史上勇于面对人生苦难的名人为例,导入课文。例如司马迁、贝多芬。
  (挫折对于每个人来说几乎是必将经历的。有些人面对命运中的挫折望而却步,使成功从手中流逝;有些人却能够勇敢面对,昂首前行。这些人最终成为生活的强者,为人们所尊敬,例如:司马迁、张海迪、贝多芬等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作者史铁生在其“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失去了双腿。他历经磨难,经过一番苦苦的挣扎最终成为了一个著名的作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