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350字。
2006高考语文试题走向分析及复习应试策略
同学们,高考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会有些什么特点?最后20天如何复习?语文考试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水平?考出最好的成绩?这是考生都关心的问题。下面我分两大部分说明。
第一部分:2006高考语文试题走向分析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全国卷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地方卷具有很大的借鉴性。研究2006年《考试大纲》,分析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我们可以规划出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大致走势:
一、稳中求变,主观题考查力度加大。
在考试大纲与教学大纲的统一指导下,高考语文试卷的立意、结构以及试卷的信度、效度和难度是不会有大的变化的。考试的题目会保持连续性、稳定性的。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高考试卷每年也有一些变化,尤其是2005年全国试卷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2006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会效法2005年全国卷,在题量上做出调整: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
二、变中求新,开放性试题更受青睐。
近几年出现的题型有:文句的改写仿写、广告语设计、对对联、提取关键词、人物简介、解读漫画、拟写请柬、拟写生日贺卡等。相信2006年在这方面会有一些新突破。特别是阅读鉴赏和语言表达方面,开放性试题会以简答题、表述题、图表题等形式出现,或让考生读图表,谈感受,发表见解;或让考生根据要求进行概括和表述;或让考生自由写话;或让考生进行探究学习、鉴赏评价等。
三、人文性工具性并举,试卷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
05年各省市阅读题选材内容广泛,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如:辽宁的《科学与美》、北京的《戏剧与戏曲》、天津的《文化》、湖北的《七音十二律》等,这些选材,得到了社会的广泛的认可。可以预见,2006年全国卷和各省市试卷在内容和背景材料的选择上,将更贴近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世界、关注未来。如道德建设,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学习型社会,绿色奥运,经济发展,中日关系,安全生产,能源问题,禽流感以及各个地方的地域文化等,都可能是试卷的内容和材料。
四、作文题呈多元态势,题意作文值得关注。
05年的题型设计开始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话题作文更加成熟,形式不拘一格,命题作文各有千秋,材料作文设计新颖。作文的题材内容大都立足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精神,引导考生关注社会人生、关注自身成长。这里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的高考中出现了一种题意作文。上海卷、福建卷、湖北卷就是采用的这种命题模式。比较而言,题意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有开放性,考生可以发挥的空间更大。所以,应引起重视。
第二部分:语文复习应试策略
一、盘点基础知识
根据往年情况,总有一些考生考完后,应该拿到的分而没有拿到,使人感到十分遗憾。如考生中语音、字形错误看不出、语病辩不清、仿句不注意句式等等,主要原因是对其中的基础知识识记不准确,未能使相关知识融会贯通,转化为答题能力。因此最后阶段更应盘点基础知识,应当将把以前所做的练习题认认真真的重看一遍,重点看自己做错的题目,找出自己最薄弱的部分,分析出错之症结所在,进行梳理分析,整理归类,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
在语知知识板块中,是有方法可用、规律可循的。这部分知识容易抓住,正是绝大多数考生得分的增长点。考前如能每天坚持挤出一定的时间,突出重点,分类记忆,特别是把字音、字形等需要识记的知识记准、记牢,对提高得分很有帮助。下面分项解说。
字音复习:要梳理、掌握高中课本中词语的读音;利用好课本中附录《现代汉语词语表》的词语;也可把以往考题中常考的字词归类整理,建立自己因各种原因读错的字词的正误表。①多音字,是字音复习的难点,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