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800字。

  文本对应练(二)
  [基础运用层]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无罪而就死地   就:走向
  B.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恶:怎么、哪里
  C.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爱:爱惜
  D.不识有诸    识:知道
  C [C项,爱,吝惜,舍不得。]
  2.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①为长者折枝  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①盖亦反其本矣 ②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C.①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②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D.①愿夫子辅吾志 ②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D [A项,①“枝”同“肢”,肢体;②“颁”同“斑”。B项,①“盖”同“盍”,何不;②“刑”同“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C项,①“采”同“彩”;②“罔”同“网”。D项,①无通假字;②“涂”同“途”,道路。]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D.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C [A项,王:名词作动词,行王道以统一天下。B项,衣:名词作动词,穿。C项,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D项,刑:名词作动词,做榜样。]
  4.选出下列加点的“是”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B.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C.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D.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A [A项,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B、C、D三项均作指代词“这”讲。]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词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
  A.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B.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C.俯足以畜妻子 
  D.则牛羊何择焉
  D [A项,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的连词。B项,古义:两个词。于,对;是,代词,这。今义:连词,表示承接。C项,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6.对下列句子的分析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王坐于堂上(“于堂上”是介词结构,后置于动词谓语之后)
  B.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C.臣闻之胡龁曰(“之”后面省略了介词“于”)
  D.将以衅钟(“以衅钟”是介词结构,后置于动词谓语之后)
  D [D项,本句是省略句,“以”后面省略了代词“之”。]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一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