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0010题,答案扫描。

  运城市2021~2022年度高二10月份月考测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这是十月的一天早晨,秋高气爽,太阳还没有升到头顶,毛主席率领部队进入吴起镇一带的山头阵地。我们一纵队四大队担负着迂回敌人左侧的任务,一路上只见兄弟部队也都进入各自的伏击阵地。
  8时整,我们在川道左侧的山沟里埋伏得都有些急了,这时突然见前方川道里冒起一团团尘土,我与大队长黄开湘同志各自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看,嗬,果真马大胡子的骑兵来了,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
  战士们在一旁手里握着枪,眼睛紧盯着川里,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此刻谁都心里痒痒的,恨不得一下扑过去,将敌人彻底消灭。但是,这次是联合行动,必须听从统一指挥。我知道,现在两边山沟里,数百挺轻、重机枪都等着他们,只要一声令下,便可见到万马奔腾、千军雷霆之势。这时,我习惯地转过头去,看看后边阵地。
  突然“啪!”山谷里响起了清脆的枪声。
  刹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齐杀了出来。敌人此时才知道进了我们的伏击圈,但已经晚了。我们一个迅猛突击,把走在前面的那个团打了个七零八落。受惊的马狂奔乱跳,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蹬里,硬给马拖着跑了。敌人后边的三个骑兵团,阵势还没有摆定,一家伙就给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真是人喊马嘶,不打自垮。我们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在缴获的文件中,我们看到了蒋介石的密电,电报称:
  “……红军长途行军,疲惫不堪,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命令你部骑兵前往堵截,相机包围,予以歼灭。”
  谁知道,这就是我们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啊!这一仗,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
  (摘编自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
  材料二:
  (二)
  “永丰战役带突击组,夜间上城,夺取敌人碉堡两个,缴机枪两挺,打退敌人数次反扑,坚持到天明。我军进城消灭了敌人。”
  这是立功证书对张富清1948年11月参加永丰战役的记载。
  发生在陕西蒲城的永丰之战,是配合淮海战役的一次重要战役。战况异常惨烈,“一夜之间换了八个连长”。
  对那场艰苦卓绝的战斗,95岁的张富清仍历历在目。
  张富清所在的连是永丰战役突击连。张富清又是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习惯性转头看阵地的细节显示了“我”长期战斗生活养成的谨慎性格。
  B.材料一引用蒋介石密电从正面写出长征的艰难,突出了吴起镇战斗的重要性。
  C.材料二通过援引史料、人物口述等形式来记叙永丰战役,增强报道的真实性。
  D.材料三引用《礼记•孔子闲居》中的话,是为了说明天地之间最大的的德行是“无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使用“嗬”“谁知道”“最后一仗啊”等具有口语色彩语句,符合回忆录的语言特点,增强了文章的感情色彩。
  B.材料二写张健全记录张富清行军礼之事,表现出老战士对党和部队的忠诚,体现了人物通讯可以从侧面报道人物的特点。
  C.材料三在传统文化的视野下阐释“无我”,论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八个字的深厚底蕴,体现了传统文化对共产党人的涵养。
  D.材料三引经据典,兼论古今,论述了“有我”与“无我”可以作为衡量做人境界的标准的观点,分析透辟,体现出新闻评论的特点。
  3.下列事例,不能体现材料三画线处“无我”的一项是(3分)
  A.甲午海战中,邓世昌在弹尽粮绝的危急时刻毅然指挥自己的战舰狠狠地撞向敌舰。
  B.县委书记焦裕禄,投身兰考,心装人民,不畏困难,矢志锁住风沙,制服洪水。
  C.百团大战期间,聂荣臻元帅打破敌我界限,救助抚育日本小女孩,后转交其亲属。
  D.面对突发的疫情,无数白衣天使成为逆行者,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的健康和幸福。
  4.请结合材料,简要阐释“革命精神”的具体内涵。(4分)
  5.《英雄无言——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优秀人物通讯一等奖,假如你是评委,会给出哪些获奖理由?请结合节选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明
  西元
  身子热了,反倒发起了抖。头顶.上有月光,王尽美和布宁头对头坐着。
  这已经是小战士王尽美接受押送战俘任务的第三天,离二〇九四号高地指挥部还有最后一段山路。布宁试探着说,我去过中国,而且曾经和中国人一起,跟日本一〇三师团在湖南打过仗。对面的中国人说,我是南京人,见过你们。在我很小的时候,还看过美国的宣传画。那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