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850字。
文言文阅读专题
浙江省十校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武帝论
(宋)苏轼
世之所谓智者,知天下之利害,而审乎计之得失,如斯而已矣。此其为智犹有所穷。唯见天下之利而为之,唯其害而不为,则是有时而穷焉,亦不能尽天下之利。古之所谓大智者知天下利害得失之计而权之以人是故有所犯天下之至危而卒以成大功者此以其人权之轻敌者败重敌者无成功。何者?天下未尝有百全之利也,举事而待其百全,则必有所格,是故知吾之所以胜人,而人不知其所以胜我者,天下莫能敌之。
昔者晋荀息知虢公必不能用宫之奇,齐鲍叔知鲁君必不能用施伯,薛公知黥布必不出于上策,此三者皆危道也,而直犯之。彼不知用其所长,又不知出吾之所忌,是故可以冒害而就利。自三代之亡,天下以诈力相并,其道术政教无以相过,而能者得之。当汉氏之衰,豪杰并起而图天下,二袁、董、吕,争为强暴,而孙权、刘备,又已区区于一隅,其用兵制胜,固不足以敌曹氏,然天下终于分裂,讫魏之世,而不能一。
盖尝试论之,魏武长于料事,而不长于料人。是故有所重发而丧其功,有所轻为而至于败。刘备有盖世之才,而无应卒之机。方其新破刘璋,蜀人未附,一日而四五惊,斩之不能禁。释此时不取,而其后遂至于不敢加兵者终其身。孙权勇而有谋,此不可以声势恐喝取也。魏武不用中原之长,而与之争于舟楫之间,一日一夜,行三百里以争利。犯此二败以攻孙权,是以丧师于赤壁,以成吴之强。且夫刘备可以急取,而不可以缓图。方其危疑之间,卷甲而趋之,虽兵法之所忌,可以得志,孙权者,可以计取,而不可以势破也。而欲以荆州新附之卒,乘胜而取之。彼非不知其难,特欲侥幸于权之不敢抗也。此用之于新造之蜀,乃可以逞。故夫魏武重发于刘备而丧其功,轻为于孙权而至于败。此不亦长于料事而不长于料人之过欤?
嗟夫!事之利害,计之得失,天下之能者举知之,知之而不能权之以人,则亦纷纷焉或胜或负,争为雄强,而未见其能一也。
1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审乎计之得失 审:明白,详知
B.则必有所格 格:纠正
C.释此时不取 释:放弃
D.而不可以缓图 图:图谋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则是有时而穷焉 吴之民方痛心焉
B.有所轻为而至于败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此三者皆危道也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D.天下以诈力相并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作者的论述可知,曹操虽然擅长分析判断事,但他对于判断人却不在行;而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不能重事轻人,需要“权之以人”。
B.在苏轼看来,曹操在攻打孙权的时候过于草率,在攻打刘备的时候又过于谨慎,应该趁着蜀地民心未稳的时候攻打,这样方可取得胜利。
C.苏轼认为,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是攻打孙权时倚仗声威气势恐吓,导致自己的水军全线溃败,不得不日行三百里来逃命。
D.全篇围绕“天下利害”这一主题展开,高屋建瓴,气势雄劲,没有简单地尊刘抑曹,而是将曹操的功过放在具体历史中评论,客观中肯。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古之所谓大智者知天下利害得失之计而权之以人是故有所犯天下之至危而卒以成大功者此以其人权之轻敌者败重敌者无成功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固不足以敌曹氏,然天下终于分裂,讫魏之世,而不能一。
(2)天下之能者举知之,知之而不能权之以人,则亦纷纷焉或胜或负。
浙江省五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答友人某论文书
[清]袁枚
人必有所不能也,而后有所能。世之无所不能者,世之一无所能者也。和之弓,垂之矢①,非古之能者乎?垂非不能为弓,和非不能为矢也。然而可传者,一人一物而已也。伯夷典礼则弃乐,孔子学射则舍御。分为四科,判为六艺,不以其所能者傲人,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