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6120字。

  文言文阅读专题
  黑龙江省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又求地于魏桓子,复与之万家之邑;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赵襄子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魏都城),绛水可以灌平阳(韩都城)也。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襄子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
  B. 赵襄子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
  C. 赵襄子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
  D. 赵襄子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邑,在古时可指国都,也可指君主分封给诸侯或诸侯分封给大臣的土地,文中指后者。
  B. 骖乘,指陪乘的人。古时乘车,尊者居中,御者在左,而陪乘在右,故又称“车右”。
  C. 范,在这里指铸造器物时所用的模具,由“模具”的含义,又可引申出规则、榜样等。
  D. 叙事外,司马光以“臣光曰”的形式撰写史论,比较集中反映了其政治、历史观点。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襄子派张孟谈去离间韩、魏和智氏的关系,“唇亡齿寒”的道理使韩、魏开始对智氏产生防备之心。
  B. 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取得决定性胜利。
  C. 司马光认为,才胜于德是智伯失败的根本原因,并指出,在衡量人才时,应该将个人品德放在第一位。
  D. 本文善于从史实中总结规律,长于使用比喻手法进行论述,整散句结合,读来气势磅礴,说服力很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
  (2)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1-2022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汉武帝元朔三年。初,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冒顿攻破之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上募能通使月氏者。汉中张骞以郎应募,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之,留骞十余岁。骞得间亡,乡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