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990字。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古代诗词阅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春望》一诗紧扣“望”字,表达的感情很细腻。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2.古人做诗十分讲究炼字,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答案】
  1.示例: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亲人团聚的期盼。
  2.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示例三:“破”字在本诗中堪称诗眼,景、情皆由此出。“国破”对“城春”,“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气的“城春”对比强烈。“城春”当为明媚之景,后面却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前后对比,表达精巧。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和主旨的理解。在整体感知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背景和主旨分析作答。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所以,题目中的“望”,既指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也指诗人对期望和平、企盼家人团聚。据此理解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如有修辞格,可综合起来分析作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联中,一个“破”字写出了由于“安史之乱”造成的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一个“深”字写出了蒿草遍地、林木苍苍的凄凉景象,让人触目惊心,为全诗营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古诗阅读)
  中吕•普天乐•别怀
  [元]张可久
  故人疏,忧心悄。
  愁云淡淡,远水迢迢。
  一声白雁寒,几点青山小。
  满目凄凉谁知道?赋情词写遍芭蕉。
  明月洞箫,夕阳细草,沙渚残潮。
  (选自《新编元曲三百首》,俞为民 孙蓉蓉编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
  1.这首曲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2.请赏析“一声白雁寒,几点青山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