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6040字。

  文言文阅读专题
  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二、本大题共9小题,共29分。
  (一)(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气至则草木产,秋气至则草木落。产与落,或使之,非自然也。故使之者至,物无不为;使之者不至,物无可为。古之人审其所以使,故物莫不为用。
  凡用民,太上以义,其次以赏罚,其义则不足以死,赏罚则不足以去就,若是而能用其民者,古今无有。赏罚之柄,此上之所以使也。其所以加者义,则忠信亲爱之道彰。久彰而愈长,民之安之若性,此之谓教成。教成,则虽有厚赏严威弗能禁。故善教者,不以赏罚而教成,教成而赏罚弗能禁。用赏罚不当亦然。奸伪贼乱贪戾之道兴,久兴而不息,民之雠之若性。戎夷胡貉巴越之民是以,虽有厚赏严罚弗能禁。郢人之以两版垣也,吴起变之而见恶,赏罚易而民安乐。氏羌之民,其虏也,不忧其系累,而忧其死不焚也。皆成乎邪也,且成而贼民,故赏罚之所加,不可不慎。
  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楚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一时之务也。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孔子闻之,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赏重则民移之,民移之则成焉,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文公处其一,知胜之所成也。胜而不知胜之所成,与无胜同。秦胜于戎而败乎崤,楚胜于诸夏而败乎柏举。武王得之矣,故一胜而王天下。众诈盈国,不可以为安,患非独外也。
  赵襄子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赦为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中,赦无大功,赏而为首,何也?”襄子曰:“寡人之国危,社稷殆,身在忧约之中,与寡人交而不失君臣之礼者,惟赦。吾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襄子可谓善赏矣!赏一人而天下之为人臣莫敢失礼。”为六军则不可易,北取代,东迫齐,令张孟谈逾城潜行,与魏桓、韩康期而击智伯,断其头以为觞,遂定三家,岂非用赏罚当邪?
  (选自《吕氏春秋》之《义赏》《用民》有删改)
  6.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虏也,不忧其系累   系:捆绑
  B. 且成而贼民           贼:危害
  C. 焚薮而田,岂不获得   田:种田
  D. 身 忧约之中         约:困窘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赏罚之柄/民之安之若性
  B. 不以赏罚而教成/郢人之以两版垣也
  C. 赏罚易而民安乐/而忧其死不焚也
  D. 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民移之则成焉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之谓教成
  这就叫做教化成功。
  B. 吴起变之而见恶
  吴起改变这种方法用四版筑墙便成为恶人。
  C. 反而尊贤,足以报德
  返回来尊崇贤人,足可报答贤人的恩德。
  D. 吾是以先之
  我因此先赏赐他。
  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赏罚是统治者役使臣民的唯一手段。
  B. 赏罚是否得当关系到教化能否成功。
  C. 赏罚可鼓励人民去接近“义”之道。
  D. 本文强调了赏罚的必要性及其做法。
  10.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武王得之矣,故一胜而王天下
  11. “义赏”就是君王对臣民的赏赐要符合道义,请概括本文关于“义赏”的认识,并简要说明。
  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宣公会晋侯、卫侯同盟于断道【1】。二年春,齐伐鲁北鄙,齐侯亲鼓,士陵城,三日,城破,齐师遂南侵。鲁遣使如晋乞师。夏四月丙戌,卫师及齐师战于新筑【2】,卫师败绩,亦如晋乞师。晋侯遣师八百乘,命郤克将中军,韩厥为司马,以救鲁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