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110字。

  2022北京顺义初三(上)期末
  语    文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九年级某班开展“君子自强不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相关任务。
  1. 某小组搜集了以下材料,帮助同学们理解“君子自强不息”含义,请阅读并完成小题(1)-(3)小题(共6分)
  翻阅历史,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走过夏商周秦汉,走过唐宋元明清,走过悠悠的丝绸之路,走过蜿蜒的万里长城,有青花瓷的雅致,有丝绸的柔美,有琴瑟的奇韵,有羌笛的悠 扬【甲】这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背后,蕴含着一种古老的民族精神,那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 缘)自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乙】“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前一句意为:上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发愤图强、刚毅坚卓、永不停息。后一句意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只有积累道德,方能容载万物、承担事业。这就告诉人们要效法天地,即人生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承载万物,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体现了一种健全的人格,它集刚健和柔顺两种不同的特质于一身,标志着人格发展的一种全面性。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自古至今,已(融 溶)入中华民族精神的血液当中,在时代翻卷的洪流中屹立不倒。
  (1)同学们在阅读中对加点字读音和横线上应写的汉字产生了分歧,下列判断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现代汉语词典》中“载”解释为:zǎi ①年;②□动,记载;刊载。zài①□动,装载; ②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③充满(道路);④<书>又;且。这里应理解为记载,刊载,因此读作zǎi。
  B.《现代汉语词典》中“劲”解释为:jìn ①○名力气;②作用,效力;③精神,情绪,兴趣;④神情,态度;⑤趣味。jìng 坚强有力,力量大。这里应理解为坚强有力,力量大。因此读作jìng。
  C.yuán应写作“源”。róng应写作“溶”。
  (2)结合语段上下文,同学们发现划曲线语句表达欠妥,请帮他们在下面横线上用正楷字修改(2分)
  修改:                                。
  (3)上面文字【甲】【乙】处应填入的标点符号是(2分)
  A.【甲】逗号  【乙】分号         B.【甲】省略号  【乙】句号  
  C.【甲】句号  【乙】逗号         D.【甲】省略号  【乙】分号
  2.某小组为大家提供了清华大学校训图片,请阅读并回答问题。(4分)
  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给学子们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引用了《周易》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激励学子继承中华民族这一伟大精神。此后,这八个字演变为清华校训。清华大学作为与北京大学齐名的顶尖学府,她那煌煌上庠(最高学府)的高贵气质,那水木清华的灵婉俊逸,那人才辈出的光辉校史,无不令莘莘学子心驰神往,寤寐思服;她那看似平淡的八字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其间又蕴含了几多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
  清华大学石刻校训是采用的   ①   字体,这种字体具有   ②  特点。结合材料理解清华大学将“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作为校训对学子们有哪些期望 。
  答:①            ②         
  期望:             
  3.下面是某位同学“青少年要自强不息”主题演讲稿中的一段文字,请阅读并回答(1)(2)小题。(4分)
  。一个人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食其力,得以生存和发展,面临挫折,不自卑,不自弃,不断学习,提高自己,这是自强不息。一个国家、民族,一个家庭、家族,一个企业、学校,任何一个社会组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遭遇困难,不灰心,不懈怠,发愤图强、励精图治,也是自强不息。我国自强不息的人比比皆是,正是如戚继光,林则徐,詹天佑等个人的自强自立,才有国家的不断发展。也正如二十三名“两弹一星”科学家团队,中国飞天航天中心团队,蛟龙号入海的各位英雄等社会共同体经历无数挫折,克服一次次困难,才有祖国今日的辉煌。正是这种精神,使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备受磨难而更强,豪迈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同学们!自强不息是对困难的蔑视,是对挫折的回应,是对成功的向往和渴望。让我们一起努力,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1)填入上文开头划直线处最恰当的语句是(2分)
  A. 我们青少年要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为自己积蓄成长的力量。
  B. 自强不息精神,既可以就一个人而言,也可以就民族国家等社会共同体而言。
  C. 自强不息精神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
  (2)仿照演讲稿的结尾,写一句激励大家自强不息的话。(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2分)
  仿写:同学们!                                        。让我们一起努力。
  二、古诗文(共17分)
  (一)默写(共5分)
  4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分)
  5.             ,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1分)
  6. 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1分)
  7.在九年级“君子自强不息”语文综合性活动中,同学们利用古诗名句来表现自古至今对这一精神的理解与传承,你想到了             ,              。(允许有一个不会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