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80字。
语文教学中的愉快教学
屏山金江中学 汪平
摘要:语文界面临诸多困惑,先秦著名教育家及著作已对愉快教学有所认识,并且在以乐教引发乐学,融洽和谐师生关系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创造一个让学生愉快学习的优美环境,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制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善于调控扣人心弦的教学节奏,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得到实践上的应用,使学生更有趣、更有效地学习语文。快教学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关键词:语文界面临困惑 先秦著名教育家 优美环境 师生关系 课堂气氛 教学节奏 学习语文 教学艺术 教学效果 很高的要求
当前,中学语文界面临诸多困惑,如:语言积累中,学生都能背诵名言佳句,但要结合意思填空时,却不知是哪一句;仿写(拓展)句子时,“下笔千言”,结果却“离题万里”,“教无定法”的理念大家都烂熟于胸,但若想有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话,从情感“破”课,即进行愉快教学,定会有事半功倍之功效。
几千年前,《论语》开篇就载有孔子对愉快教学的认识:“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揭示了学习过程本身应该充满乐趣而让学生从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孔子这时已经认识到学习者的兴趣和爱好对学习效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将“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实,孔子的得意弟子颜渊就是以学为乐的典范。孔子称赞他为:“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我们认为,孔门弟子的乐学与其老师孔子的乐教有着直接的联系,即所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弟子颜渊就曾谓然叹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阐明了乐教对乐学的重要影响。
荀子的:“夫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也速”,认为音乐具有振奋人的精神,感化人们,教育人们的力量。
孟子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人生的三大乐事之一,并且非常注意以乐教吸引学生的乐学:“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均是对孔子愉快教学思想的深入发展,尤其是作为世界第一部教育学著作的《学记》,更深刻,更具体的揭示了愉快教学思想:“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其中的“和”,就是指师生关系融洽,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处理得当,教师善于引导而不是牵着鼻子走;“易”是指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教师严格要求而不施加压力,学生就不会视学习为畏途;“思”指学习中的思维活动,教师只开个端倪而不和盘托出,让学生独立思考,这才算善于诱导,达到启发式教学的要求。
上述见解说明先秦著名教育家及著作已对愉快教学有所认识,并且在以乐教引发乐学,融洽和谐师生关系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实施语文愉快教学十分重要,也符合新课改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