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9960字。
2021-2022学年度上期高2019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观塑造中国古代语言和思维
陈天琦
①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好奇与关注以及所形成的时间和空间观,古已有之并不断推进,对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语言使用上更是表现为丰富而独特的构词规律和话语表达,形成了系统化的空间域和时间域的语言表达系统。
②中国古代的时间观源于人们对白昼与黑夜的区分。万事万物都离不开时间的参与和推进,它是无法直接观察、难以捉摸和把握却又始终存在的概念。推进时空观下的中国古代语言和思维相关研究,需要厘清时间域语言表达系统,发掘其与空间域之间的关联和转化。
③对时间域自身而言,自古就有丰富的指明具体时间的表达方式,主要包括周期性,如主要用以纪日也纪时、月、年的天干地支等;参照性,如“之后、前、到……止”等,或通过时体标记来体现事物变化过程中的时间参照,如古汉语中广义体标记“既、已”等总体来说,与相对直观的空间描写相比,对时间的语言表述仍体现出相对的间接性;较为特殊的是,对于测算极大值的距离又借助了时间工具,如“光年”。
④时间观与空间观的整合趋势加强了两者的联系。战国时期的《管子•宙合》篇在我国文献中最早提出空间概念,“天地,万物之橐,宙合又橐大地”;其中“宙”为时间,“合”为空间,认为世间万物都涵盖在天地之中,而天地则涵盖于时空之间,时间空间是相互统一的。词义演变上,如“后”与“後”最初是分立的,前者表示“君王”,如“商之先后”;后者从空间上的“前后”逐渐扩展为包含时间的“先后”,现“後”简化为“后”,意义归并。但西方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最早是割裂的,直到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相对论,才科学地将时间和空间统一起来。因此,无论从哲学角度、词义演变还是科学理论来看,时间与空间都是相对的,两者不能割裂且是紧密联系的。
⑤空间域向时间域的扩展丰富了时间表达方式。时间更像是一种抽象化的概念,往往需要借助具体的框架工具进行准确描述和表达,所借助的便是空间,从空间域到时间域这一扩展目前已得到较强的理论和实例支持。具体而言,相较空间趋于二维、三维的特性,绝对变化向前推进的时间在理想化状态下可隐喻性地认知为一条无宽度的直线,维度上属子一维;时间域中发生的事件类似于空间中的物体序列包含着始源和结束,使得空间参照系向时间概念的投射成为可能,如将表方位的“下面”视为从上向下的动态路径,扩展到时间域中则解释为“接下来”。值得注意的是,空间域向时间域的扩展里现连续性特征,当空间域主导时,时间域不产生显著影响:空间域逐步剥离,时间域主导时,空间域提供了一定的原始语义支撑。以量词“道”为例,《释名•释道》有“道,踏也;路,露也,言人所践踏而露见也”,空间域中包括原始的摹形义“长方形”及功能义“印迹、区分背景”,映射到时间域中分别分离出下位义项“顺序分布”及“切分时间段”,此事所搭配的名词为“程序、咒语、题目、命令、公文、菜、风景、声音”等。
⑥探索时空观下中国古代语言与思维的塑造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人工智能领域日益发展的当今,语言输出表现向着与人类自然语言无限接近的主要目标发展,但人工智能作为“无心的机器”本身缺乏语言习得机制的生理基础以及高效的纠正性反馈机制。对于语言与思维的研究而言,必须厘清时间域、空间域语言表达系统,探究更丰富的语言现象。
(摘编自2019年9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节)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宙合之意,上通于天上,下泉于地下”(《管子》),此处的“宙”为时间,“合”为空间。
B. “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诗经•商颂•玄鸟》,此处的“后”应该指“皇后”。
C. 我国古代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这体现了时间表达方式的周期性特点。
D.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这里的“既”体现了时间表达方式的参照性特点。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逻辑层次分明。
B. 文章通过对中国古代语言独特构词规律和话语表达的分析,厘清了时间域语言表达系统。
C. 文章第④段在论证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时,使用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论证的力度。
D. 文章结尾将对中国古代语言与思维的塑造放在人工智能这一背景下来分析,体现了现实的针对性。
3.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间观和空间观的发展与人类的历史同步,它对人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B. 时间是一个难以捉摸和把握却始终存在的具体概念,万事万物都离不开它的参与和推进。
C. 中国古代先贤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相互统一的,而西方学者却认为时间和空间是割裂的。
D. 相较于空间趋向二维、三维的特性,绝对变化、向前推进的时间在理想化状态下,维度上属于一维。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B.“‘商之先后’……此处的‘后’应该指‘皇后’”错误,根据原文“如‘后’与‘後’最初是分立的,前者表示‘君王’,如‘商之先后’”可见,此处的“后”表示“君王”。
故选B。
【2题详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今世界,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国都在综合国力竞争的天平上追加文化的砝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要把我国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反映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怎祥理解文化强国,如何建设文化强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坚定文化自信。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自信成为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