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070字。 新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练习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
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B.朱自清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我们学过他的《背影》。
C.对联这种传统的文学样式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按照传统的习惯,贴挂时,上联在左,下联在右。
D.“角声满天秋色里”“折戟沉沙铁未销”中的“角”“载”都是古代的军中用品。
【答案】C【解析】【分析】“贴挂时,上联在左,下联在右”错。贴对联时,传统习惯一般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楼记》中“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谪”指“因罪贬官”,同样表示官员罢免降职意思的还有:迁、谪、除、罢、免、黜、陟。
B.《核舟记》中“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皇帝年号纪年,“壬戌”是天干地支纪年。
C.《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全集》,作者欧阳修,自号醉翁,北宋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记”是一种文体,可以记人记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记”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
【答案】A【解析】【分析】A.“陟”是“提拔,奖赏”,不是表示官员罢免降职。BCD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3.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包括《诗》《书》《礼》《易》和《春秋》。
B.“高山流水遇知音,阳春白雪传雅趣”“看似点横撇捺,实则恢弘豁达”“万代文章尊李杜,千秋翰墨秉苏黄”,这三幅对联分别适宜赠送音乐家、书法家、文学家。
C.《小石潭记》《屈原》《海燕》《白杨礼赞》的作者分别是柳宗元、郭沫若、高尔基、茅盾。
D.红孩儿、小福子、奥斯特洛夫斯基、孔乙己分别是《西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
样炼成的》《朝花夕拾》中的人物。
【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ABC正确。D项中奥斯特洛夫斯基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4.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的是( )
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B.“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C.“河北”,古时指黄河以北的大片地区,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这个词可算是古今异义。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多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所为。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
【答案】A【解析】【分析】A.错误,“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
故答案为:A【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