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2980字。

  九江市2022年第一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号、姓名等项内容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表达题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神话作为重要文化遗产,在世世代代的文化传承中生生不息。一代代传承者在不断继承、创新和发展着这种古老文化,促成了神话在民间生存的高度自适性,形成了反映生活和表达情感的多渠道与多维度。其中,在表达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方面尤为丰富多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多民族神话对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的记忆与表达。追忆与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也是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解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做什么"的文化溯源。许多民族神话都将中华民族同根同源、共同拥有一个文化祖先的精神理念恰如其分地融入丰富多彩的神话叙事中,诸如众所周知的盘古、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不仅在各地汉族神话中非常多见,在许多少数民族神话中同样妇孺皆知。不同民族对共同始祖的认同与信仰,使各民族之间产生了一种基于共同血缘关系的亲和力,有利于增强群体凝聚力和家国情怀的有机统一。
  其二,多民族神话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符号的建构与积淀。神话作为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塑造出了一系列具有象征性和共识性的文化符号。这些传统文化符号不仅成为后世各类文化创造的核心母题,而且塑造着各民族共同的文化意志与高度的中华文化认同。如各民族神话中非常普遍的龙、凤、熊、麒麟等形象以及图腾尝拜、吉祥物等意象,往往都体现.出异曲同工的文化共识与相似审美。以"龙"为例,不仅汉族神话中把远古祖先、"三皇五帝"、文化英雄等的出生、特征和事迹与"龙"联系起来,彝族神话中的"支格阿龙",白族、傣族神话中的"九隆"以及许多少数民族神话叙述的行云布雨、保佑苍生的龙王等,无一不表达出中华民族与"龙的传人""龙文化"的密切关系。与之相关的神话的传承与再生产则不断丰富着这些文化符号的内涵,强化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其三,多民族神话对中华优秀人物、经典文化事件的塑造与共享。许多英雄人物、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甚至历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有时也会融入民间神话传承中。如老子、孔子、屈原、关羽等在许多民族和地区不仅衍生出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而且还在多种民俗活动中被祭拜颂唱,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各民族不断融合与共同发展的进程中,神话也以其强大的解释功能与传播功能推动了具有共性的文化事件,像共同的传统节日、共性的民族习俗等,其背后往往都有神话因素的支撑。正是在中华民族这块丰厚的文化土壤中,包括神话在内的多民族文化跨时空多维度共生、共享与共同发展,才培育出中华民族同心同德、同呼吸共命运的民族精神。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掘好、研究好、阐释好和应用好这些弥足珍贵的各民族神话资源,不仅恰逢其时,也是一种义不容辞的文化担当。
  (摘编自王宪昭《神话中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神话在民间生存的高度自适性使其在文化传承中得以继承与发展。
  B.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神话中都融入了中华民族同根同源、共同拥有一个文化祖先的认同与信仰。
  C.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符号是在多民族神话中产生的,并且成为了后世各类文化创造的核心
  母题。
  D.在各民族融合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许多共性的民族习俗,都得益于具有强大功能的神话的
  推动与支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论证了多民族神话多渠道、多维度地表达了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及其现实意义。
  B.文章以"龙"为例,证明多民族神话通过对传统文化符号的建构与积淀可达到文化认同。
  C.文章运用了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充分,说服力强。
  D.文章主体部分的论证从三个不同角度展开,各角度之间是并列关系,论述脉络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承和再生产与传统文化符号有关的神话,在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B.优秀人物在多地多民族衍生出的神话故事及人民对其祭拜颂唱,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
  C.为了实现多民族文化跨时空多维度共生、共享与共同发展,就要培养同心同德的民族精神。
  D.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掘、研究、阐释和应用好民族神话资源,是时代的文化担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只有融入时代,文化遗产才更能体现自身价值;只有融入生活,文化遗产才会焕发新的光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作为全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