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13800字。
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若在试题上作答,则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教师将答题卡收回。
4.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的思想根源是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的基本出发点,体现出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的价值观。对于这个问题,须回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的原初历史语境中来进行考察。
中国古代最早涉及文艺批评的文字记载是《尚书》。《尚书•虞夏书•舜典》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诗歌、音乐所营造的“和”的情境,可使人的性格、人与神灵之间的关系达到和谐状态。这说明在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的出发点上,就体现出文艺对人的教化功能。从此,文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的核心命题,而“和”则成为中国古代文艺批评讨论的核心范畴。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在以尧舜等先王为范的讨论中提倡“和”之美德、在阐发周礼的过程中倡导以“仁”为本的和谐社会秩序的,而《诗经》《周易》《春秋》则被作为上述核心思想的主要文献依据。孔子在论《关雎》时云:“《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旨在强调文艺作品的情感不能因过度而偏于一极。孔子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可见孔子不赞成单纯的技艺,而是认为只有在道、德、仁等观念的支撑下,人才能悠游自在地从事技艺,也才能让人在行使技艺的过程中达到自由快乐的境界。
如果说孔子从“有为”视角出发把中国古代文艺批评思想引向关注社会、关注人性善恶的现实主义批评轨道,那么老、庄则从“无为”视角出发为中国古代文艺批评提供了虚静养心、以观奥妙的理想主义批评轨道。老子提出了“致虚极,守静笃”的体察世界的方法,庄子加以继承,运用大量实例体会和阐发“道”之精微。庄子所言的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用庖丁炉火纯青、游刃有余的宰牛技艺彰显“道”之魅力,让老子所言“道”之“恍惚”落实在现实人生的技艺体验中。
到了两汉和魏晋时期,中国古代文艺批评思想出现了“拐点”。扬雄、曹丕、陆机、钟嵘、刘锶、谢赫、嵇康等一大批诗论、文论、画论、乐论家的出现,让汉魏时期的文艺批评成为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的第一座高峰。无论是礼乐还是诗歌,无论是文学还是绘画,都从文艺自身出发思考文艺的崇高地位,从另一角度彰显出文艺的社会价值。与之相伴相生的还有玄学和禅宗的兴起。玄学把时人的思想引向幽深玄远的境地,佛教般若“性空”之说与清谈玄学之风不谋而合,在贵族士大夫阶层广为流行,为唐代禅宗思想的形成铺平了道路。时至唐代,禅宗思想大盛,禅宗的“顿悟”主张不仅从哲学层面为人们认识世界打开了一扇窗户,而且让文艺创作和批评进入一种新的境界。
从先秦至唐,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的思想根源从萌芽到形成,为后世的文艺批评奠定了较为稳固的思想基础。这种思想的特征体现为文艺与社会人生的密切关系,儒家“有为”与道家“无为”的辩证关系,玄学“清谈”与禅宗“顿悟”的互证互补关系。自宋以降,这些特征虽在不同时期表现略异,但总体来说,它们都一以贯之地被后世所继承、所阐发、所光大,体现出中国古代文艺批评思想的显著个性。
(摘编自王廷信《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的思想根源、基本方法和话语特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就文艺批评而言,《尚书》对后世的贡献,体现为重视文艺的教化功能和“和”的思想。
B.孔子对《关雎》的评论,强调了文艺作品的情感不能走向极端,而要体现“和”之美德。
C.庄子以庖丁解牛的故事阐发了“道”的精微魅力,以技艺体验取代了“恍惚”之“道”。
D.两汉魏晋时期的文艺批评从文艺自身出发思考文艺的崇高地位,促成了文艺批评的高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依照时间顺序,简要勾勒了从先秦至唐的中国古代文艺批评思想的演变历程。
B.文中重点论述先秦至唐的文艺批评,其后则一笔带过,也可看出作者的学术偏好。
C.文章多处引用元典,还原“原初历史语境”来增强说服力,也便于展开深入论述。
D.论及诗、文、画和乐等多个领域,有助于充分印证文艺批评思想的“拐点”之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不赞成单纯的技艺,认为自由快乐的境界并不能从技艺中获得,而是来自于道、德、仁等观念。
B.唐代的文艺创作和批评之所以能进入新境界,是因为禅宗思想大盛,使人们对哲学的认识大异于前。
C.两汉魏晋的文艺批评从某种角度彰显了文艺的社会价值,这也延续了先秦时期基本的文艺批评思想。
D.文艺与社会、儒家与道家、玄学与禅宗等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艺批评思想中,表现基本相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
“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在约60分钟的授课中,航天员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