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6000字。
高一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和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历史上,国家治理思想无外乎儒、道、法三家,佛家隐入其间。“道术天下裂”,各家实际上都是从道家而来,而道家最后看似转变为行方术之流的道教,而道教实际上已经是只有其名。正统道家的思想早已遍布于各家各派,各有侧重,始终在朝野之中流传下来。在漫长的中华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更替的历史中,统治者也常常把道家思想作为治国理念。从历史的大规律来看,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大凡封建王朝初立,面对着大乱之后的人口稀少和民生凋敝,朝廷大多会采用道家的无为思想让民生发展。而历史的经验也证明,一旦采用道家思想治国,国家就会迅速地发展起来,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历史上,秦显然是行法家之治,法家某种程度上是对道家的显化,以君王之法代替天道,以有为显示无为,行强国之术,这暂且不论。历史上第一个行道家之法的大一统王朝是汉朝。经历了秦末的长期战乱之后,民生凋敝,民穷国弱,乃至于皇家凑不齐四匹同色的马来拉车,对外战争亦连战连败,高祖刘邦在白登之围中不得已靠行贿于冒顿王妃而脱身,汉朝初年由此被迫采用了典型的休养生息的道家思想来治国,并从汉初一直延续到汉景帝,持续七十多年,形成文景之治的盛世。景帝末年,“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汉书•食货志》),显示出国家之富庶。
唐朝的贞观之治是历史上又一盛世。由于唐皇室姓李,为了彰显自身得国之正,认老子李耳为祖,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因此,道家也成为唐代的正统治国学说,唐高祖将道经列入科举考试,作为取士标准。加之隋末天下大乱,如同秦末一样,民生凋敝,因此唐初非常重视休养生息的道家思想。《贞观政要•论君道》言,“无为而治,德之上也”。终唐一朝,大体始终以“道”治国。
宋对道家的崇信,并不亚于唐,例如太祖招当时的著名道士苏澄,采纳了其“无为无欲,凝神太和”的治国之策。此后北宋历任帝王,大都崇敬道家。正因为北宋对内采用了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的政策,对外则采用了以贸易减少战争的策略,成就了文明的高峰。到了南宋,虽然较之于北宋加强了军备,但对内依然采用了休养生息的策略,两宋时期成为中华历史上百姓生活最为富庶、安定的时期。
此后,元、明、清三朝在立朝之初,也采用了无为之治的思想,例如怒必烈崇敬长春真人,以全真教为国教,内政上采取了兼容并包、减少官僚、休养生息的方式,而对外则鼓励在庞大的蒙古统治的欧亚大陆进行洲际贸易。这也直接促进了欧洲中世纪的瓦解和文艺复兴的开端。明初类似于宋初,同样在大量的时间奉行道家无为的思想。在朱元璋的影响下,明代帝王多信奉遂家思想,百姓安乐。清初,顺治和康熙皆为《道德经》作序注。有了清代前期的无为而治,才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
历史上统治者常常把道家思想作为治国理念,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不是完美无缺的,其关键就在于对无为的把握,无为中蕴含着无不为。如果一味地认为无为就是什么也不做,那么君主就会安于享乐,民风就会奢侈慵懒,官风就会腐败糜烂,国家就会驰于武备,最终要么矛盾累积而亡于内乱,要么外敌入侵而亡于外患。因此,无为之治也如同佛家修身一样,需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才是无为无不为的辩证之理。
(摘编自何哲《道与无为:中华道家的治理思想及对人类治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统道家的思想遍布于各家各派,统治者也常采用道家思想来治国。而道教也继承了正统道家的思想。
B. 秦朝作为大一统王朝,名义上行法家之治,实际上采用道家思想治国,以有为显示无为,行强国之术。
C. 唐初采用休养生息的道家思想来治国,原因是唐皇室姓李,要认老子李耳为祖,彰显自身得国之正。
D. 道家思想中,无为蕴含着无不为。一味地认为无为就是什么也不做,最终可能会导致国家内忧外患。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整体上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总说,提出观点;再分别从汉、唐等多个朝代的历史事实出发,阐述观点;最后总结,并指出无为无不为的辩证之理。
B. 文章由道家与各家各派之间的关系说起,提出历史上统治者常常把道家思想作为治国理念的观点,并且阐述了封建王朝初立时多采用无为而治的政策。
C. 文章引用《汉书•食货志》,阐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而引用《贞观政要•论君道》,是为了论证“终唐一朝,大体始终以‘道’治国”的观点。
D. 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如举宋太祖采纳苏澄治国之策以及北宋历任帝王大都崇敬道家的例子,证明了宋对道家的崇信并不亚于唐的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历了长期战乱、民生凋敝而建立的汉朝,因君王信奉道家思想而主动采用道家思想来治国。
B. 宋代成为中华历史上百姓生活最为富庶、安定的时期与其对内采用休养生息的策略不无关系。
C. 忽必烈在国家内部治理上采取了兼容并包、减少官僚、休养生息的方式,体现了道家的思想。
D. 受朱元璋影响,明代很多帝王信奉道家思想。清代前期的无为而治,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的能力。
A.“而道教也继承了正统道家的思想”错误,原文是“而道家最后看似转变为行方术之流的道教,而道教实际上已经是只有其名”。
B.“名义上行法家之治,实际上采用道家思想治国”错误,原文是“秦显然是行法家之治,法家某种程度上是对道家 显化,以君王之法代替天道,以有为显示无为,行强国之术”。
C.“原因是唐皇室姓李,要认老子李耳为祖,彰显自身得国之正”以偏概全,唐初采用休养生息的道家思想来治国的原因还有“加之隋末天下大乱,如同秦末一样,民生凋敝”。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于2020年10月2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习近平表示,70年前,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在中美两国国力相差巨大的情况下,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这场震惊世界的伟大战争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