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830字。

  《客至》优质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杜甫此诗的风格
  2.了解诗人闲居生活的特点
  3.理解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关键词分析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闲居生活之美
  难点
  1.理解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2.体会诗人客至后的情感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古代著名诗人都有自己的诗歌风格,比如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杜牧的含蓄绰约等,他们的绝大部分诗歌都表现出这种风格。那么,有没有他们自己风格之外的作品?试举例说明。
  示例: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但他也写过婉约词,比如他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客至》是不是也是这种风格呢?
  【课堂知识点拨】
  一.题解
  《客至》是以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诗。诗题称“客”而不称“宾”,是有用意的。称“宾”有“敬之之义”,而称“客”有“亲之之义”。
  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过”,即探望、相访。相,偏指一方,“我”。
  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
  这是一首迎客诗。我国的送别诗俯拾皆是,迎客诗却不多。全诗语淡情真,朴实感人。
  二.作者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工部集》。
  三.时代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入蜀之初。在杜甫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