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550字。
文言文专题训练(一)纪事本末体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题。
袁绍与操书,辞语骄慢。操谓荀彧、郭嘉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 嘉对曰:“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故羽虽强,终为所禽。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虽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也。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得策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也。绍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不为虚美,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也。”操笑曰:“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嘉又曰:“绍方北击公孙瓒,可因其远征,东取吕布。若绍为寇,布为之援,此深害也。”彧曰:“不先取吕布,河北未易图也。”操曰:“然,吾所惑者,又恐绍侵扰关中,西乱羌胡,南诱蜀汉,是我独以兖、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为将奈何?”彧曰:“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唯韩遂、马腾最强,彼见山东方争,必各拥众自保。今若抚以恩德,遣使连和,虽不能久安,比公安定山东,足以不动。侍中、尚书仆射钟繇有智谋,若属以西事,公无忧矣。”操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特使不拘科制。繇至长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各遣子入侍。
(摘编自《通鉴纪事本末•曹操篡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也/
B.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也/
C.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也/
D.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祖,即汉高祖刘邦,高祖是刘邦的谥号。桓灵,指汉桓帝、汉灵帝,桓、灵是这两位皇帝的庙号。
B.羌胡,古代的羌族和匈奴族。泛指我国古代西北部的少数民族。
C.尚书仆射,为尚书省的副官,辅佐尚书令处理朝政,兼纠弹百官,权任甚重。
D.持节,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节,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想讨伐袁绍,但担忧没有袁绍强大。郭嘉用刘邦的势力不如项羽却最终战胜项羽的先例鼓励曹操,坚定曹操的决心。
B.“十胜”中的第三胜是“治胜”。郭嘉认为汉末大乱是因为统治者“政失于宽”,而袁绍以宽济宽,所以无以御下;曹操“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宽猛相济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时要的。
C.郭嘉的“十胜十败”论对比鲜明,说理透彻,曹操听后笑着说:“像你所说的这些,我有什么才德能担当得起。”这可以看出曹操一贯的谦逊低调的做事风格。
D.曹操和袁绍开战之前,郭嘉和荀彧的建议大同小异。郭嘉认为可以趁袁绍攻打公孙瓒时,派兵进攻吕布。荀彧认为要想夺取河北,必须先拿下吕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绍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
译文:
(2)是我独以兖、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为将奈何?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汉高帝十一年,诏立秦南海尉赵佗为南越王,使陆贾即授玺绶,与剖符通使,使和集百越,无为南边患害。 陆生至,尉佗魋结① 箕踞见陆生。陆生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羽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遂诛项羽灭之。 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南越,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