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220字。
9.1说“木叶”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疏朗(lǎng) 撕(sī)杀 狩(shòu)猎 金榜题(tí)名
B.折(zhé)本 窸窣(sū) 按(ān)装 舐(shì)犊情深
C.桅(wéi)杆 偌(ruò)大 着(zháo)陆 前倨(jù)后恭
D.岿(kuī)然 毗(pí)邻 装帧(zhēn) 噤(jìn)若寒蝉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诗人们似乎都不再________文字洗练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
(2)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________的诗歌语言?
(3)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________,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4)自从屈原歌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________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A.思索 精妙 要素 传颂
B.考虑 精致 要素 传颂
C.考虑 精妙 因素 传诵
D.思索 精致 因素 传诵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为学者,林庚先生是出类拔萃的;作为老师,林庚先生是平易近人的;作为人,他用自己的平凡表现出他做人的崇高境界。
B.赵翼在《论诗》中提出了“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主张,其大气与狂放由此可见一斑。
C.妈妈语重心长地对娜娜说:“你也老大不小了,别总是得鱼忘筌,丢三落四的,凡事多考虑考虑,想得周全点儿。”
D.“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的作者以深厚的学养与丰富的想象,把“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作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
B.从长期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逐渐腐化,而且缺乏变化。
C.文学既然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又是语言最精粹的一种文学体裁,那么,研究诗歌自然离不开对诗歌语言的研究,离不开对语义的研究。
D.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竹画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它象征了中华民族坚定顽强、不卑不亢的气概。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空缺处的诗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菊花素有“珠蕊丹心耐寒侵,玉骨冰肌傲霜立”的品格,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对菊花情有独钟,正所谓“________”。菊不畏寒,“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白居易云:“________。”“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说的是菊没有落花的凄凉,不像牡丹和桃花的花瓣大朵凋谢。南宋爱国遗民诗人郑思肖就是借咏菊自励节操:“______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