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000字。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
(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20分)
温馨提示:
1.答题前,请认真阅读试卷和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作答选择题时,请用2B铅笔填涂;作答非选择题时,请用直径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以貌取人”是对的
①人们常说,“只看皮囊,不观内心,是肤浅的。”但在生活中,外表如同一面镜子,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折射出一个人的知识阅历。因此,“以貌取人”在有些时候也不无道理。
②比如,世人皆有爱美之心,饰以首饰,妆以胭脂。但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简单的“干净”二字来得让人欢喜。“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与干净的人相处,如沐春风,心生亲近之意;与邋遢或浮夸之人相处,眼观鼻,鼻观心,只求敬而远之。
③一个人的外表,是内心世界的投影。内心如果赤诚善良,脸上也会温煦温和;反之,内心尽是忿然,眉眼间也会显露乖戾之意。所谓长相,其实是三分皮相,七分心境。一些人虽貌不惊人,却温婉端庄,看着特别舒服。一些人明明貌比潘安,却乖张狠戾,让人不喜。
④很多时候,我们都过于在意外表,而疏忽了对心灵世界的打理。但听过这样一句话:时间会冲刷整容的效果,就像雪堆遇到春阳,渐渐融化……只有心底的明媚,才能滋养出旷日持久的赏心悦目。所以,整容不如整心。遇到不如意时,懂得驱散心中阴霾;与人相处时,少一点斤斤计较。内心明朗宽敞了,脸上自会和煦温暖。
⑤作家三毛曾在书中写道: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林黛玉初进贾府,礼数从未落下。这样的知书识礼一方面得益于林母的言传身教,小小年纪就成为大家闺秀;另外一方面,林黛玉从小就熟读诗书,举止自然清雅脱俗。有时,一个人胸中笔墨有多少、教养如何,不用询问其学历家教,只要听其言语、观其行为,便可明了。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曾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语无味。
⑥人如璞玉,书如刻刀。书读多了,其中如明珠一般熠熠生辉的思想都会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一言一行, 使我们交谈时不落俗套,举手投足间不会庸俗粗鄙。愿我们都能保持仪容的得体整洁,保持美好的心情,保持阅读的习惯,活出一个更漂亮的自己。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下面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以貌取人在有些时候也不无道理。
B. 一个人的外表,是内心世界的投影。
C. 很多时候,我们都过于在意外表,而疏忽了对心灵世界的打理。
D. 保持阅读的习惯,活出一个更漂亮的自己。
2. 下面对本文第⑤自然段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道理论证,用作家三毛的话论述了读书对于人外貌的影响。
B. 举例论证,以黛玉的知书识礼,论述了“读书对于人教养形成至关重要”的观点。
C. 道理论证,引用黄庭坚的话证明了读书对人的面目、言行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D. 对比论证,用黛玉的例子进行正面论证,引用三毛和黄庭坚的话是从反面论证。
3.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从人们普遍的认知入手,自然引出本文论述的中心。
B. 第四段将容颜渐渐老去比作雪堆遇到春阳,渐渐融化,形象地论述了我们不必在意外表的观点。
C. 第六段再次强调:阅读对于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D. 文章多次使用比喻论证 方法,增强了材料的形象性,使阐述的道理可见、可感。
【1~3题答案】
【答案】1. A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A.从全文看,本文第1段中的“因此,‘以貌取人’在有些时候也不无道理”就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就是作者的观点。故选A。
【2题详解】
D 文中第⑤段,三毛和黛玉的事例属于正面认证,引用黄庭坚的话进行道理论证,属于反面论证;故选D。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文章第4段将容颜渐渐老去比作雪堆遇到春阳,渐渐融化,形象地论述了“整容不如整心”的观点,“形象地论述了我们不必在意外表的观点”理解错误;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7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与巡视器组成。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19年1月3日,经过38万公里,26天的漫长飞行,嫦娥四号成功在月背着陆。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中国也成为世界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