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19350字。
上海市2022年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4
一 积累运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 ___________,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_______•郴州旅舍》)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3)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以虚写的手法表达无限思念,杜甫《月夜》中同样虚写相聚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可堪孤馆闭春寒 踏莎行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篇名句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容易写错的字:堪、莎(suō)、幌、痕。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是某校高一新生在9月开学典礼上的发言片段,请选出画线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1分)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阳和启蛰,欣欣向荣。(甲)我是高一新生代表,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发言。本来呢,我打算写点老生常谈。(乙)然而当我踏入学校的大门,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使我感到自己无比幸运。(丙)同学们,奋斗的号角已经吹响,明天将从这里起步,向上的道路必然充满荆棘,但我相信风华正茂的你们定能乘风破浪,直济沧海。(丁)
A.甲 B.乙 C.丙 D.丁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山石竹木和水波烟云没有常形,也就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一种事物都有一个“理”,这是事物应有之道。因此当画家文同被认为掌握了竹石枯木的“理”时,这意味着他能够在所有方面令人信服地呈现这些事物。最终,文同所得之“理”将他与竹子融贯为一,就创造出了优秀之作。
(卜寿珊《心画》)
①在绘画形式中,“理”是一种让人信服的正确观念
②艺术家必须要感知它们的存在方式,知道是什么构成了山石竹木和水波烟云
③掌握这个理,艺术家的创作就能得心应手,并符合人们的期望
④它们的形态不是一种定势,会在不同时期产生变化。
A.②③①④ B.②①③④ C.④③①② D.④②①③
二 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学者的本分
胡成
①学术研究的要旨,在于知识创新意义上的发现和发明。就其成败得失来看,如果套用托尔斯泰的那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那么似可以说成功的学者都很相似,不成功的学者各有各的烦恼和伤心。一般说来,学术上能够成功之人,是在正确的时间里研究正确的问题,需要天赋、训练、勤奋,当然还要有点运气。这就注定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学术研究的佼佼者。毕竟,在未知世界里的探索,前面充满了太多不确定性,大多数人终生只是在黑暗中跌跌撞撞,虽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