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260字。
湖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普通高中名校联考信息卷(模拟二)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宋代是一个商业经济空前繁盛,物质生产水平获得极大提升的历史时期。包括粮食、蔬果、肉类等在内的各种饮食物资相对丰富,加之随着海外贸易往来的日益勃兴,饮食文化交流渐趋频繁,极大地丰富了民众的饮食生活。
宋人王栐指出,赵宋立国时崇尚俭朴,少以金银等贵金属制作日常器用。承平日久,风气逐渐发生改变,神宗元丰年间,社会上不少人不顾谨身节用之道,“以惰为乐,以侈相骄”,日常饮食讲究精致细腻,“一人而兼数人之食,饮酒宴乐、游荡无度”,奢侈浪费现象相当严重。官僚士大夫宴请宾客,酒必要国家内酒库所供,果肴追求远方珍异品种,食物讲究品类丰富。南宋时期,社会上一度风俗好奢,人情好胜,“竞尚华居,竞服靡衣,竞嗜珍馔,竞用美器”,同北宋初年清俭的社会风尚不可同日而语。
一些有识之士对此有所警觉,尤其是文人士大夫群体,以笔为器,以文为据,从各个角度进行劝诫和警示,力图使节俭饮食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侈,恶之大也”。罗大经指出“节俭之益非止一端”,并从节俭“养德”“养寿”“养神”“养气”等几个方面进行阐发。“以俭立名,以奢自败”,节俭是立德之根本,也作为评判个人德行的重要标准逐渐深入人心。吕蒙正出身贫寒,位及宰相之后讲求美食尤其喜食鸡舌汤。一日游赏后花园遥见墙角鸡毛堆积如山,随行者趁机提醒:“鸡一舌耳,相公一汤用几许舌?食汤凡几时?”吕蒙正幡然悔悟,自此不食鸡舌汤,并及时检省自身德行。南宋大臣李纲功勋卓著,但私藏颇丰,饮食生活奢靡,“每飨客,肴馔必至百品;遇出,则厨传数十担”,因此受到人们的批评,世人认为他奢侈浪费过度,有德不配位之嫌。
时人认为帝王饮食习惯不仅事关个人德行修养,而且与国家治乱兴衰相关,以饮食节俭规谏帝王的现象相当普遍。北宋名臣范祖禹规劝帝王俭以养德,避免奢侈靡费。苏轼提出身为人君“广取以给用,不如节用以廉取之为易也”,倡导德行节俭。曾巩也有类似观点,在论及国用之时力倡节俭为先,认为“用之有节,则天下虽贫,其富易致也”。绍熙初年光宗即位,彭龟年上疏分析南迁以来面临的窘迫形势,强调国家之所以困乏,军民之所以穷悴,士大夫之所以骄堕,皆由一“侈”字起,“侈生于逸,逸生于豫,日益滋长,恐致蛊败”,规劝新帝戒奢从简。
名相寇准作风奢侈,子孙后代“习其家风,今多穷困”,被作为奢侈败家的典型,成为士大夫自我反思和规劝教育后人的案例。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列举了诸多奢侈浪费而导致家道衰落的事例,明确提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意在劝诚后人谨守节俭之道,避免沉湎于奢侈浪费的生活风尚,这句话逐渐传播开来并成为后世宣扬节俭理念的警句名言。
总体来看,面对饮食奢侈浪费现象,宋代士大夫大力宣扬戒奢从简的生活理念,努力营造“俭以养德”的社会氛围。经过不断的宣扬与倡导,广大民众逐渐接受“节俭为美”的德行规范。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成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信服遵循的至理名言,时至今日依然发人深省。
(摘编自纪昌兰《“戒奢从简”:宋代饮食风气与节俭观念的提倡)
材料二 实付款1分钱的汤勺,新人红包1元入手的柠檬茶,多重优惠券叠加后5元一斤的糖炒板栗……
近年来,在青年人中掀起了一股新节俭主义的热潮,这折射出了青年人的新消费价值观念,其精髓是说不,即对一切奢华铺张、刻意张扬、名牌崇拜说不,它着眼省钱,强调消费时机、性价比、使用率等。与传统节俭理念不同,它是一种崇尚理性、独立人格、简约生活的消费理念,坚持“省钱而不降品位,省钱而不失时尚”“省钱而不减体面”等原则,力图以简约朴素的方式还原生活本真:消费上明白自己的真实需要,真正做到能适可而止;不盲目攀比,不刻意追求超前消费、奢侈性消费……
新节俭主义经历了从物质短缺时的主动节俭到物资丰足后的奢侈,再到现在的物质丰富下的主动节俭,不再体现为物资短缺与人们生存需求的矛盾,而是体现为物质相对丰富与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辩证融合,是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的有机统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题中之义。尽管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仍需长期坚持勤俭节约的建设方针。
践行新节俭主义,学校是勤俭教育的重要阵地,课堂教学是学校勤俭教育的主渠道。我们要在教材中增加勤俭教育的相关内容,组织力量开发勤俭教育的校本课程,给勤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留足课时;制定校园文明公约;教师要做节俭的楷模。作为第一任教师,父母也要着重培养勤俭持家的生活习惯,可结合自家特点,提炼和形成以勤俭为主题的家训文化,弘扬勤俭持家的美德。
青年,是最富于创造力的群体,可在最小消耗的条件下办成大事,如在消费生活中,可探索出聚餐出游AA、自己动手DIY,以及“滞后15个月”“百元周活动”“光盘行动”等方式。践行新节俭主义,贵在长期坚持和积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贯彻勤俭节约原则,精打细算,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
总之,践行新节俭主义,必须全员发力。各个主体都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全员合力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社会氛围,使“不想浪费、不能浪费、不敢浪费”蔚然成风。这样,新节俭主义才算是深入人心了。
(摘编自贺才乐《年轻人的“新节俭主义”火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节俭不仅仅是一种生活习惯,还和德行有关,吕蒙正不食鸡舌汤,便是意识到自己奢侈的生活于德行有亏。
B.君主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奢侈的生活是一面镜子,反映的是逸豫的心态,所以士大夫常以饮食节俭加以规谏。
C.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物质不再短缺的情况下,它重新成为了青年群体的消费价值观念。
D.新节俭主义强调根据自己的真实需要,以俭朴的方式消费,还原生活的本真,而非盲目的、冲动的、感性的消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代社会经济繁盛,物质生产水平获得极大提升,奢侈浪费现象严重,饮食宴乐,讲究精致细腻,游荡无度。
B.面对奢侈浪费的现象,文人士大夫大力倡导节俭的理念,将节俭作为立德的根本,认为奢侈浪费的人没有德行。
C.新节俭主义崇尚理性节制、独立人格、简约生活的消费理念,强调不追求超前消费,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
D.践行新节俭主义的青年往往对美好生活有需求,也追求品位、时尚,但是更精打细算,花钱的时候更克制。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做法不符合新节俭主义观念的一项是(3分)
A.推广“光盘行动”,在外吃饭时按需点餐。 B.拒绝享受,尽量不花钱,生活上节衣缩食。
C.减少不必要的消费,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D.把闲置物交换出去,循环利用,减少浪费。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在论证上的特点。(4分)
5.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新时期推广“新节俭主义”理念的措施。(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远与近
[美]托马斯•沃尔夫
一个小镇,坐落在一个从铁路线连绵而来的高地上。它的郊外,有一座明净整洁、装有绿色百叶窗的小屋。小屋一边,有一个园子,整齐地划成一块块,种着蔬菜。还有一架葡萄棚,到了八月底,葡萄就会成熟。屋前有三棵大橡树,每到夏天,大片整齐的树荫,就会遮蔽这座小屋。另一边则是一个鲜花盛开的花坛。这一切,充满着整洁、繁盛、朴素的舒适气氛。
每天下午两点过几分,两个城市间的特快列车驶过这里。那时候,长长的列车要在镇上附近暂停一下,然后又平稳地启动前进。二十多年来,每天,当列车驶近小屋时,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