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970字。
古诗阅读专题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2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辛弃疾
将迁新居不成①,有感戏作。时以病止酒,且遣去歌者,末章及之。
我亦卜居者②,岁晚望三闾。昂昂千里,泛泛不作水中凫。好在书携一束,莫问家徒四壁,往日置锥无。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
舞乌有,歌亡是,饮子虚③。二三子者爱我,此外故人疏。幽事欲论谁共,白鹤飞来似可,忽去复何如。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注]①此词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夏,当时辛弃疾带湖居所被焚,而迁居瓢泉未果。②《卜居》相传为屈原被放逐后所作。③乌有、亡是、子虚,都是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拟的人物。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人开篇表达了对屈原的仰慕与追思,“亦”暗示了自己与屈原被逐的相似遭遇。
B. 词人借物抒怀,表明自己愿作一匹器宇轩昂的千里马,不愿作一只随波逐流的野鸭。
C. 作者感慨幸好还携带一束书籍,塑造了火灾后虽家徒四壁但心境乐观的诗人形象。
D. 结尾引用陶渊明的诗句,词人决意放下功业,在此结庐,享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
16. 小序中称此词为“戏作”,请结合全词内容简析“戏”体现在哪里?
江苏省南通等七市2022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八声甘州•送湖北招抚吴猎
【南宋】刘过
问紫岩①去后汉公卿,不知几貂蝉。谁能借留侯箸,著祖生鞭。依旧尘沙万里,河洛染腥膻。谁识道山客,衣钵曾传。
共记玉堂对策,欲先明大义,次第筹边。况重湖八桂,袖手已多年。望中原驱驰去也,拥十州、牙纛②正翩翩。春风早,看东南王气,飞绕星躔③。
【注】①紫岩,指南宋抗金名将张浚,吴猎曾拜其子张拭为师。②纛(dào):大旗。③躔(chán):天体运行。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首句中,“汉公卿”和“貂蝉”都运用了借代手法,“汉公卿”以汉官员代南宋官员,“貂蝉”以冠饰代人。
B. “河洛染腥膻”运用比喻,辛弃疾的“佛狸祠下”运用典故,虽然手法不同,但都表现了中原被异族侵占的情景。
C. 下片中描述了吴猎当年在宫中对策、提出抗金大计、筹划边防事务的情形,与现在闲逸的生活状态形成对比。
D. “望中原”句描写吴猎中原赴任时雄壮的画面,“春风早”句描写王气升腾国运昌盛的情形,都运用了虚写的手法。
16. 有人认为这首词表达了对吴猎的期许,也有人认为表达了对吴猎的不满。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