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70字。
《谏逐客书》:交际语境写作的典范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针对具体对象的说理艺术,熟练掌握交际语境写作七要素理论。
2.运用交际语境写作理论分析其它文章,并学会运用该理论指导自身写作。
【教学重难点】
以本文为例,掌握交际语境写作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一、交际语境写作定义。
交际语境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新方向。写作的根本目标是交流,交流的领域是生活,作文应该是真实语境下有意义的交流。
交际语境写作涉及七要素:话题、情境、作者、读者、目的、内容、文辞。交际语境写作,是“作者”围绕“话题”在一定“情境”下,通过运用“文辞”组织相关“内容”影响“读者”从而达成“目的”的活动。
交际语境写作七个必备要素:话题、情境、作者、读者、目的、内容、文辞。
二、结合《谏逐客书》分析交际写作七要素的运用。
本文是“作者”李斯在被驱逐的“情境”下,围绕“秦国要不要逐客”的话题,运用重笔浓墨、铺张排比、列举事例、反复对比、层层深化的“文辞”阐释历史上客卿对秦国强大的重要性、现实中秦国对国外的依赖、逐客关系到秦国的安危等“内容”,从而最终达到让秦王收回逐客令的“目的”。
1.话题
(1)话题解决“谈论什么”或“写什么”的问题,它解决写作的方向性、范围性问题。话题是谈论的题目或主题,是谈论的中心。
(2)《谏逐客书》:“秦国要不要逐客”或“秦国逐客利与弊”。
2.情境
(1)情境解决“什么情形下写”的问题。不同情境下,同一话题写出来是不一样的。
(2)《谏逐客书》:韩国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倡言凿渠溉田,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不能攻韩,以实施“疲秦计划”。事情被发觉后,秦王嬴政听信宗室大臣的进言,认为来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就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
3.作者
(1)作者解决“谁来写”的问题。写作就是作者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过程。作者的身份、修养等直接影响到写作。
(2)《谏逐客书》:李斯,楚国上蔡人,时为秦王嬴政所任客卿,在逐客令的驱逐行列。(不能违抗法令的臣子)
4.读者
(1)读者解决“写给谁”的问题。读者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作者要说什么、怎么说。
(2)《谏逐客书》:已经下达了逐客令的秦王嬴政(要对方承认错误,收回成命),他关心国家安危,有称霸的雄心。
5.目的
(1)目的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好的文章是围绕目的达成而展开的。
(2)《谏逐客书》:在既定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