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360字。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四川省成都市2022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十九届五中全会、“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我国数字经济在疫情中逆势崛起。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推进,叠加疫情因素影响,数字经济已成为当前最具活力、最具创新力、辐射最广泛的经济形态,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增长极之一。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甚至衰退的背景下,数字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有效稳定疫情冲击下的经济下行趋势,对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经济占GDP比重逐年提升,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摘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
  材料二
  数字经济是一个内涵比较宽泛的概念,凡是直接或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经济形态都可以纳入其范畴。在技术层面,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在应用层面,“新零售”“新制造”等都是其典型代表;在制度环境方面,包括数字经济的法规规范、规划计划等。
  发展数字经济的困难是什么?以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为例,目前面临着一系列困难,这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共性。目前全省数字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工业、政务、交通、安防和教育等层面,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不足。各地市之间尚未形成数据联动,虽拥有区域大数据开放共享与应用试验区,但大数据开发共享平台仍然处于量少状态。虽然拥有超过6700家大数据企业,但“有高原无高峰”现象明显,缺少“引领型”的科技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自主研发出的高端产品不多。中游企业较弱,仍然存在关键技术瓶颈、产业链衔接不畅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调查显示,2020年南京发布的1429条与大数据有关的招聘信息中,对大数据研发工程师、大数据挖掘分析师和大数据销售业务经理的极大需求,显示出产品研发、深度分析、数字营销等方面的人才供给短缺。虽然整体上江苏数字经济人才呈现净流入态势,但就长三角区域来看,上海、杭州和苏州等一线城市的综合吸引力较强,南京、无锡、常州等城市人才流失比重较高。
  (摘编自张为付《数字经济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指向》)
  材料三
  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数字经济发展存在以下突出问题: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在全国偏低。在数字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的12个省份中,我省占比排名最后。制造业数字化水平不高。制造业企业数字化理念和能力不强,生产环节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较低,“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等问题突出。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创新创业氛围不浓,人工智能、区块链、新零售等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原创少。本土市场主体培育不足。我省平台型企业严重不足,缺乏像华为、蚂蚁金服、滴滴出行、京东等引领新兴业态的本土企业。数字经济人才短缺。信息技术人才总量偏少,复合型人才缺乏,高端人才引进培育不足,人才队伍结构性短缺成为制约河南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瓶颈。
  (选编自高亚宾、李晓沛《“十四五”时期河南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我国数字经济逆势崛起,规模由2005年的2.6万亿元扩张到2020年的39.2万亿元,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增长极之一。
  B. 我国数字经济2020年保持9.7%的增速,明显高于同期GDP增速,缓解了疫情冲击下的经济下行趋势,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C.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最具活力、最具创新力、辐射最广泛的经济形态,从2015年起,我国数字经济增速与GDP增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D. 2015年至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由27.0%提升至38.6%,比重逐年提升,由此可见数字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和突出。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数字经济的崛起得益于新冠疫情的缓解,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持续推进,我国数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B. 数字经济涉及技术、应用、制度环境三个层面,只要是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推动发展的经济形态都可纳入其范畴。
  C. 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实现又快又好增长的新引擎,数字经济催生出的各种新业态,将成为我国经济的核心增长点。
  D. 江苏、河南两省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目前在国内处于落后水平,存在一系列困难,可见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6. 从江苏、河南的数字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两省有哪些共通性问题需要解决?请概括说明。
  四川省凉山州2022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针对近年来网络热点话题“男孩危机”,《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别教育课题研究负责人刘文利教授。
  记者: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要防止“男生女性化倾向”“男孩要有男孩样,女孩要有女孩样”,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刘文利:这个说法是缺乏性别平等视角的,什么是男孩样?什么又是女孩样?男孩的标准是有力量,有对抗性,但如果一个男孩温柔体贴,那就是没有男孩样了吗?反过来,如果一个女生坚强而有力量,是不是就不是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