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720字。
信息类文本阅读指导:分析逻辑关系,辨识观点态度
一、考点解读
所谓分析逻辑关系,辨识观点态度,就是通过分析作者的推理过程,明确作者的推理依据和句句、段段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能准确辨识作者的观点态度。此题一般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概括,在考查难度上较第1题难度上有所提升。
二、知识储备
(一)整体感知,明确关系
首先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思考句子内部成分之间的关系、句子之间的关系,明确作者的观点态度。句子内部成分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指句子或单个分句中的各种成分间的关系;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指复句中各个分句间的关系,主要有假设、转折、因果、目的、条件、并列等。其中命题选项可能会存在假设关系倒置、转折关系倒置、强加因果、因果关系倒置、必要条件变成充分条件、并列关系变成转折关系等现象,进而影响判断作者观点态度的结果。
(二)明辨态度,正确推断
在判断观点态度时要分清楚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显性信息往往观点鲜明、态度明确,隐性信息则需要通过以原文为基础的“推断和想象”,进而推断出文章想表达的观点态度。推断要合乎逻辑,联想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切不可主观臆断;并且要综合归纳文本信息,排除干扰信息,进而推衍出合乎文本观点态度的新信息。
(三)知己知彼,有的放矢
熟悉常见的设误类型也能在作答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完成第1题的基础上,考生已经对文章话题、主要内容、论点、论据有宏观了解,再对文章观点态度进行归纳,符合人类认知顺序和认知规律。在知识储备上,考生必须熟悉此类题型的命题形式和设误角度。此题选项往往运用复句形式概括文本部分内容,要求考生根据文本内容和复句类型判断选项是否符合原文观点态度。主要有以下四种设误形式:
设误类型 错点设置 辨析方法
混淆关系 命题者有意混淆各种推断关系,比如将并列与转折、递进混淆,将假设与现实混淆,将条件与结果混淆、将充分(必要)条件与必要(充分)条件混淆。尤其要特别注意因果关系的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 解答这类题,首先要弄清句间关系,关注表示不同逻辑关系的连词,如“并且”、“不仅”、“如果”、“只有”、“才”、“只要”、“就”、“因此”“因为”“之所以”等词语,再根据文本推断。
说法绝对 命题者不尊重原文的客观陈述,故意排除个例和特殊现象,忽略原文在条件、范围、程度、情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